首页>多党合作>民盟
民盟中央:落实大食物观 推动国土全域立体开发
案由: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迫切需要推动国土全域立体开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草、藏粮于江河湖海、藏粮于设施农业。
建议:一、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提高畜牧业发展承载力。加大草原与草业科技投入,加强草原保护修复、草地改良、放牧管理等科技研发,以科技创新推动草原生产能力提升。统筹推进天然草原利用和人工种草,对退化草地或天然草原进行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等恢复建设,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拓展潜在的饲草种植地,通过人工改良、种植并实施打草利用,扩大优质饲草供应。
二、 加强海水污染监测和治理,调整海水养殖模式从近浅海向深远海转移。扩大人工鱼礁投放规模和海洋底播面积,力争到2050年使离岸养殖达到当前近岸海水养殖规模。同时加强对核污染水的处理和净化技术研发,探索更高效、更环保的核污染水处理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放射性污染物扩散监测系统和有效治理体系。
三、 多措并举保障设施农业用地供地。尽快制定完善我国设施农业建设的行业标准,根据不同类型设施农业经营规模,合理确定相应的设施用地指标。在国家层面成立设施农业用地保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设施农业用地供地考核机制,将设施农业用地保障的相关内容纳入考核指标,提高各部门供地方式创新的积极性。盘活机制,鼓励依法获得许可,利用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发展设施农业。建立土地整理与用地挂钩政策,增加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指标用于设施农用地的比例。
四、 实施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耕地保护政策,促进非耕地资源食物开发利用。将耕地“非粮化”监管政策拓展为耕地“非食物化”政策。明确界定适合食物生产的土地性质及其用地权限。探索农地按地类单一用途管制向多用途管制转变的办法,在保持土地性质不变条件下,实行一地多用政策。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