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雪域高原上的“中国书房”

2025年09月18日 11:16  |  作者:侯昌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川西高原的苍茫天地之间,一处名为“中国书房”的文化空间静静地安置在海拔近4000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多饶嘎目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中心内。它不像一座普通的藏书楼,更像是一盏灯,照亮雪域与华夏文明之间的精神通道。

何以高原建书房?在多数人看来,高原是遥远、艰苦的。但也正因如此,在这里建立一处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的“中国书房”,才更显其象征意义。此处“中国书房”由崇贤馆馆长李克联合爱心人士所创建。李克说,选择甘孜,不仅是看中这里作为多民族交汇地的文化多样性,更要以一种“在地的实践”,回应“何以中国”的文化命题。书房中陈列的是精选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的线装典籍,涵盖经史子集重要篇目。它们不只是“书”,更是文明基因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919180151

书房虽小,文脉悠长。“中国书房”不是一个孤立的物理空间,它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延续力。李克坚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其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力量。它们不只是古人的遗产,更是今人建构价值理性、培育人格修养的“参照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这里,你触摸的不仅是纸张,更是一个民族跳动的文脉。”

微信图片_20250919180526

甘孜州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地区,众多民族在此共融共生。“中国书房”的出现,既是对中华主流文化的传播,也是对地方文化身份的尊重与融合。书中智慧不分地域、不论民族,它们属于所有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精神升华的中华民族儿女。这种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的方式,比任何口号都更能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它不强调差异,而突出共通;不刻意区分,而自然融合。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播中最深刻的“心理机制”:通过共享的价值资源,实现精神的共同体。

微信图片_20250919180213

“中国书房”虽地处高原,但其理念并不封闭。它呼应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诸多实践。无论是利用融媒体技术扩大传播面,还是通过文旅融合打造体验场景,其核心都是要让经典“活”起来、“走”出去。而从高原书房这一实践中也能看出另一种可能:文化传播未必追求“破圈”的广度,也可以追求“植根”的深度。

“中国书房”或许规模不大,但它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极其厚重。它告诉我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政策导向、教育内容,更是一种生命态度和精神实践。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来不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流动在高原、平原、城市、乡村中的活水。而这间小小的“中国书房”,正是这活水之上,一朵清亮而坚韧的浪花。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博士)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