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宁夏政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千百年来,黄河以奔腾不息、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将以怎样的姿态和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就“发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用,推进我区文旅融合发展”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黄河九曲十八弯,孕育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看到黄河文化与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黄河的独特魅力。”调研中,在宁夏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委员和专家们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非常有感触。大家表示,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定要挖掘好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调研中,大家还了解到,近年来,宁夏高度重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已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2.98亿元支持8个项目建设,总投资4.81亿元。其中,青铜峡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古渠首重要遗产保护、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6个项目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银川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兴庆段历史文化名城改造、大麦地岩画照壁山铜矿保护利用2个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如何才能发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用,有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黄河文化阐释呈现零碎化、表层化特征,沉浸式场景、数字化互动等深度文化载体匮乏,尚未构建起具有感染力的文化叙事体系,部分文旅品牌宣传侧重自然景观,对黄河文化内
自治区政协委员刘雨认同朱彪的观点。他表示,当前“天下黄河富宁夏”等传播话语多聚焦黄河灌溉对区域经济的物质贡献,缺乏从文明演进维度阐释黄河文化对宁夏多元文化形态的塑造作用,尚未形成辨识度高的文化特征,黄河文化体系
“我区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够系统。”自治区政协委员孙晓梅认为,宁夏黄河文旅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大多是“单打独斗”,缺乏对黄河文化旅游项目与周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资源的有机整合,未能形成依托交通线路与文化脉络构
委员们建议,加强黄河文化研究,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充分利用民间故事、非遗技艺等鲜活素材,提炼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丰富内涵,增强大众文化认同感;推动沿黄文旅场所数字化升级,实现“一景一故事”的深度体验,打造黄河文化精品。利用新媒体扩大作品传播覆盖面,提升文化精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强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为纽带,推动景区与周边特色村镇、非遗工坊等形成“景区带动+节点赋能”的功能互补格局;打造高品质黄河文旅品牌,完善智慧化服务设施、创新“文旅+”融合业态,着力打造具有宁夏地域辨识度、全国辐射影响力的黄河文旅品牌矩阵。
参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认真梳理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进行研究并逐步吸纳落实,讲好“黄河故事”,不断推动宁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范文杰)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