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推动民族地区“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湖南省政协召开专家协商会助力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人民政协网9月18日电 (记者 刘洋)9月10日,湖南省政协召开“加强我省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专家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支招,探索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新路径。
省政协将“加强我省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确定为2025年度重点协商课题,由省政协民宗委承办。2月至8月,省政协主席
会上,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宗委主任向佐谊围绕相关课题介绍了选题背景、调研情况和调研报告主要内容。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报告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转化机制”“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增强转化动力”“加快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提升转化效益”“强化保障基础,夯实转化根基”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在大众旅游时代,具有烟火气的民族生产生活元素成为魅力与潜力兼备的核心资源。”省政协常委、省政府智库专家北冰提出“将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探索并开辟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强与全球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交流合作,在交流碰撞中提升旅游产品影响力”等建议。省政协委员、湘西州政协主席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兆峰认为,湖南民族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中医药与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最具潜力的功能区之一。可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构建“医、药、养、游、学、产”融合体系,打造“武陵山和雪峰山”国家级山地森林气候康养高地和民族医药康养示范区。省政协委员、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定桥建议,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回报机制,明确土地指标、碳汇交易等收益分配支持政策;引导补偿资金精准投向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互促的特色产业。
湖南省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拥有4667种中药资源。如何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绿色银行”?省政协常委、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东波建议,要大力指导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保护民族地区中药材特色品种,解决特色药材种源问题;发展“中药材+旅游+健康”新业态。
“我们将积极吸纳专家委员提出的建议,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生态优势,做好投入、融合、改革三篇文章”“做好‘文旅’+‘百业’文章”……针对专家委员提出的问题及建议,省
“各部门对省政协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充分考虑、借鉴采纳,切实推进相关成果转化为实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