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推动民族地区“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湖南省政协召开专家协商会助力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2025年09月18日 16:3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9月18日电 (记者 刘洋)9月10日,湖南省政协召开“加强我省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专家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支招,探索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新路径。

省政协将“加强我省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 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确定为2025年度重点协商课题,由省政协民宗委承办。2月至8月,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副主席虢正贵带队在省内多地开展实地调研,省政协民宗委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直厅局有关同志赴外省开展对比调研,并邀请张家界、永州、怀化、湘西等市州联合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会上,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宗委主任向佐谊围绕相关课题介绍了选题背景、调研情况和调研报告主要内容。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报告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转化机制”“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增强转化动力”“加快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提升转化效益”“强化保障基础,夯实转化根基”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在大众旅游时代,具有烟火气的民族生产生活元素成为魅力与潜力兼备的核心资源。”省政协常委、省政府智库专家北冰提出“将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探索并开辟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强与全球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交流合作,在交流碰撞中提升旅游产品影响力”等建议。省政协委员、湘西州政协主席李平提出,应以民族风情为核心,深入挖掘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非遗文化、世界地质公园关联价值,打造辨识度高、认同感强、流量可变现的北纬28°神秘湘西全球黄金生态文化旅游带。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兆峰认为,湖南民族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中医药与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最具潜力的功能区之一。可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构建“医、药、养、游、学、产”融合体系,打造“武陵山和雪峰山”国家级山地森林气候康养高地和民族医药康养示范区。省政协委员、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定桥建议,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回报机制,明确土地指标、碳汇交易等收益分配支持政策;引导补偿资金精准投向与生态保护修复协调互促的特色产业。

湖南省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拥有4667种中药资源。如何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绿色银行”?省政协常委、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东波建议,要大力指导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保护民族地区中药材特色品种,解决特色药材种源问题;发展“中药材+旅游+健康”新业态。颜学武、周俊等专家也立足本职,分别从推进民族地区森林资源转化利用、发展设施渔业等方面提出建议。

“我们将积极吸纳专家委员提出的建议,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生态优势,做好投入、融合、改革三篇文章”“做好‘文旅’+‘百业’文章”……针对专家委员提出的问题及建议,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民宗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省林业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回应并表态。

“各部门对省政协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充分考虑、借鉴采纳,切实推进相关成果转化为实景图。”省政府副省长王俊寿充分肯定了省政协调研协商成果。他希望省政协继续发挥优势,助推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以政策、科技、金融、文化多维赋能,脚踏实地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虢正贵表示,要在成果转化上求实效,进一步完善对策建议,推动共识转化为政策、建议转化为举措。要在协同发力上见真章,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共同推动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力量。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