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行业
西贝舆情风波:企业危机公关的反思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使用预制菜事件闹得沸沸扬扬。9月10日,罗永浩微博发文称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呼吁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预制菜。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称西贝无预制菜并将起诉罗永浩,双方你来我往,舆论持续发酵。
且不论这场争论结果如何,在引起公众对预制菜标准关注的同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知名企业,面临突如其来的舆情挑战该如何应对引人思考。
在这场风波中,西贝作为知名餐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舆情挑战。从危机公关角度看,企业一旦陷入舆情漩涡,第一时间的应对至关重要。西贝在罗永浩发文后,迅速回应称店内招牌菜并非预制,这种及时发声的态度值得肯定。可其回应仅为客服人员的简单说明,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未能有效平息舆论,错过了最佳的舆情控制时机。企业在面对负面舆情时,应在第一时间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查事件真相,制定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抢占舆论先机,避免谣言和负面情绪进一步扩散。
沟通策略同样关键。西贝后续开放后厨、推出罗永浩同款菜单等举措,旨在向消费者展示菜品制作过程,证明自身清白。但在沟通中,西贝与罗永浩及消费者在预制菜定义上存在分歧,西贝依据官方定义强调自身无预制菜,这与一些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这表明企业在危机公关时,不仅要坚持自身立场,更要充分考虑公众认知和感受,以通俗易懂、诚恳的方式与公众沟通,消除误解,而非陷入“自说自话”的困境。若西贝能在沟通中更注重理解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积极解释菜品制作工艺,而非单纯强调官方定义,或许能更好地化解危机。此时也许绕开预制菜定义本身,而更多从一家诚信企业对消费者诚恳的态度角度来化解,会更为有效。
西贝此次舆情风波为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企业必须重视舆情管理,提升危机公关能力。唯有做到及时应对、有效沟通、积极改进,才能在危机中化险为夷,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与声誉。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