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一期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四期

吞吐自然 意笔纵横——岳黔山山水画、花鸟画之特征与语言

2025年09月22日 11:26  |  作者:贾德江  |  来源:《画界》2025年7月第4期 分享到: 

岳黔山专攻中国水墨写意画,山水、花鸟皆擅,成绩斐然。早年他在贵州家乡师从刘知白先生、王振中教授,已显绘画之长。刘、王都是山水、花鸟画兼能的高手,誉满一方。岳黔山初涉画坛,就得到这两位画坛大家的厚爱,打下良好基础。1986年岳黔山赴京求学,步入大学之门,读完本科,又修硕士、博士课程,陆陆续续有十年之久,先后得到刘汉、张正恒、王镛、张立辰、周韶华等名师教诲,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史论等全面修养,筑基深厚。可以说,岳黔山是诸多名师共同浇灌培育的艺术之花,根深叶茂,在充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自此,他勤勉有加,进一步地“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得山水之清音,获花鸟之神韵。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重要画展,多次获奖,名声日隆,影响渐远。

未标题-1

云开太行(国画)215×624cm 2021年 /岳黔山

2007年,刚过不惑之年的岳黔山被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任教。置身于最高的艺术学府,浸染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中,岳黔山自觉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山水、花鸟领域作更深更广的艺术探索和研究,高屋建瓴,精耕细作。转眼又是十年,其山水画积健为雄、朴厚苍茂的个性面貌已经日趋成熟,其花鸟画豪强放逸、气韵高华的独特风格也已脱颖而出。岳黔山的山水画多为由“对景写生”转向“对景创作”的提升,显示了“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造化之境,其笔厚墨苍、内美真趣,无不给人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身临其境之感。他的花鸟画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和谐与盎然生机,用笔老辣遒劲、力能扛鼎,用墨淋漓潇洒、气足韵丰。他崇尚水墨也不放弃色彩,独钟大笔挥洒也情系小笔写意。关爱自然、讴歌美好是他艺术的旨趣,立足传统踏出一条新路,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画界2025年4期-172

刘家寨(国画)46×68cm 2011年 /岳黔山

就山水画而言,中国画坛曾有“北李南潘”之说,称道北方的李可染和南方的潘天寿两位大师各有千秋的艺术成就。岳黔山的老师王振中、王镛是李可染的高足,张正恒、张立辰则是潘天寿的弟子,隔代遗传的基因丰厚着岳黔山的智慧与才情。不仅于此,由精研一两家到博学多家,岳黔山于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等名家巨匠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再由转益多师回归传统,由近及远,追本溯源,他在山水画历史的长河中忘情啜饮。从范宽、李成、董源、巨然、米芾、“马夏”到“元四家”的黄、吴、倪、王,再到“明四家”的沈、文、唐、仇,直至“清四僧”渐江、髡残、八大、石涛和龚贤的作品,岳黔山一一研究之后,已蓄传统笔墨于笔下,贮传统理法于胸中。

画界2025年4期-174

残荷夕照(国画)150×360cm 2024年 /岳黔山

几乎在每一幅作品中,岳黔山都会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使用不同的笔法、墨法、皴法、章法,给人以意境不同的感觉。无疑,李可染、王振中、王镛一脉抓住“写生”这一重要环节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李可染强调从“对景写生”发展为“对景创作”的主张,以及由此创建中国画新方法的实践,也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岳黔山的艺术之路。岳黔山每年都要带领学生到云贵、去皖南、过太行、赴天山,出入于长城内外,奔走于大江南北,在大自然中写生,创作了许多有现实感的生机勃勃而又清新的作品。

他的这些作品,给我的印象是深厚,即其画作深沉雄强、古厚拙劲,流露着金石味,体现在用笔上是老辣苍劲、凝重坚实,笔笔中锋,行中有留,如曲铁斑驳,如壁坼屋漏,如岩石风化;用墨则厚重温润、虚实相生,以干皴、渴点、略染辅助用笔,墨与笔会、与水和,得气韵生动、气象苍茫之境界;构图不求奇险,总是平中求奇,充实、饱满、丰厚,一切都经过了情有独钟的选择与强化,显得雄浑、有力、苍厚、深邃,一切都蕴含着古貌新机的生命力。其精湛大气的笔墨所显示的意趣之深与气质之厚,正是岳黔山功夫的日积月累而成。

画界2025年4期-173

铁石身(国画)367×288cm 2017年 /岳黔山

他的这些作品,给我的感觉是丰富,即其画作表现内容的宽泛和表现手法的多样。他的作品或取材于壁立千仞的太行,或取材于粗厚苍茫的燕赵,或取材于秀雅宁静的云贵,或取材于积雪满山的新疆,身处真山实水之中,岳黔山领悟到,所谓山水画非画山水,而是画感受。因此要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也就必须寻找、创立自己特有的表现样式,也就是自己的艺术语言。因为表现对象的不同及感受的不同,岳黔山的山水画风格有着不确定的多样性。他可以焦墨点线造型,也可以层层积染写境;他可以水墨没骨写云山,也可以彩墨辉映绘山河;可以苍,可以润,可以清,可以浑,可以色显墨辉,可以墨助色韵,可以笔取胜,可以墨出彩,从中不难见到宋人的气骨、元人的风韵、范宽的雄峻、米芾的云烟、倪瓒的清逸、王蒙的茂密、石涛的万点恶墨、龚贤的浑厚苍茫,以及黄宾虹的含浑无尽,然而这一切都被岳黔山包孕其中并脱胎换骨了,显示的是自己的山、自己的树、自己的云,是自己开拓的一个博大雄深的山水世界。

画界2025年4期-175

官峨沟写生(国画)68×46cm 2012年 /岳黔山

这些作品所抓取和表现的,实际上都是画家在特定情态下的一种感受和印象,贵在画出了胸中情感,画出了面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很显然,紧紧抓住贴近生活、实境写生这一基本点,使岳黔山的作品充实而多样,没有空洞和重复的样式,这是他从“外师造化”向“中得心源”的主观性、创造性方向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岳黔山的花鸟画多为大写意之作,和山水画一样,强调在自然中生发,表现内容多为热带雨林所见,源于他走进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写生的强烈感受。原来被文化选择所遮蔽的野卉山花开始进入他的视线,他要在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提炼出新的程式,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绘画形式语言。

画界2025年4期-176 

写生系列-3(国画)240×50cm   2014年 /岳黔山

画界2025年4期-177

写生系列-3(国画)240×50cm  2014年 /岳黔山

岳黔山的创作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他变古人的折枝花鸟的小情小趣为构筑宏阔的大景花鸟,画幅巨大,多以丈六、丈二、八尺宣纸或对裁条幅铺于野外地面,直接以如椽大笔纵横挥洒,对景写生,但又不是自然的描摹,而是根据目识心记、根据传统理法、根据想象与创造,将对景写生发展为“对景创作”,“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其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的追求,充分显示了岳黔山驾驭大画的非凡能力和笔墨的深厚功力。

第二,他突破了大写意花鸟传统题材的范畴,将那些从未见过的奇花异木,如南椰、象腿蕉、棕榈、朱槿、西番莲、炮仗花、非洲芙蓉、曼陀罗、火焰花、滴水观音、鱼尾葵、弯子木等都呈现于笔下,放眼于山乡野情,删略氛围而强化主体,芥子中见大千,力求表现大野雄风强悍瑰伟的奇情,讴歌原始花树幽深丰茂生生不息的精神。

第三,他综合了古今艺术之长,灵活地诉诸笔端。他继承了水墨大写意开创者徐渭落墨为格、放笔直取、淋漓大气的画风,吸收了吴昌硕以篆籀入画、雄浑苍老的用笔运墨经验,融入了齐白石“红花墨叶”法,抒发关爱自然、热爱家园的真挚感情,还有潘天寿奇崛构成的崇高之境,李苦禅墨气丰厚润泽的生动景象,都化为玉液琼浆使岳黔山的作品在广取博征、厚积薄发中见出传统渊源与造化自然的活力与创意。

第四,岳黔山以感性生命入画,他的形式、笔墨与最终完成的作品自由、伸展、开放,富于生命的豪气。他的花鸟也因此更为立意开阔、气势宏伟、磅礴大气而生机勃勃意蕴无限,给人以尚意、尚势、尚气、尚力、尚韵、尚趣的艺术感染力,以体现一种“大花鸟”的精神。

画界2025年4期-179

昆明龙泉观(国画)50×50cm 2016年 /岳黔山

在岳黔山看来,中国画的传统是一个发展着的艺术体系,传统的概念必然随着现代中国画家观念的更新而拓宽它的内涵,向着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方向发展。囿于古人的笔墨不行,游离于传统更不行,必须在题材开拓、笔墨更新、立意独到三个方面融进当代人新的感受、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使中国画作为艺术形象呈现在画家笔下时,都成为有感情、有个性、有生命、有灵性的形象载体。这是岳黔山的努力方向所在,也是给当代中国画家的启示所在。

(作者系美术评论家、画家)

画界2025年4期-178

岳黔山

1963年生于贵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原院长、党总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贵州大学特聘教授。

出版有《岳黔山画集》《岳黔山山水写生示范》《当代名家·岳黔山》《大家气象·岳黔山作品山水篇》《大匠之门·岳黔山花鸟精品》等十余本个人画集。2018年出版专著《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黄宾虹》。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的学术画展,并获奖。先后受邀赴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韩国等地讲学或举办画展。

责任编辑:张月霞

未标题-1

未标题-2

未标题-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