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四期
“神工——李延声非遗传承人画展”前言
万马奔腾 我心中的歌(国画)167×199cm 2012年 /李延声
每一种文明都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传承、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中华文明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情感。非遗的主角是传承人,他们以口传身授的“活态”方式,一代代传承中华文化,让古老的技艺、习俗和智慧跨越时空、薪火不灭。如今,非遗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在创新中焕发青春活力,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国画)97×180cm 2025年 /李延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美术家李延声先生便是以毛笔写真的方式,为艺术家与传承人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神工——李延声非遗传承人画展”集中展示了李延声几十年来有关非遗传承人题材的50件(套)书画代表作。这些书画作品描绘的对象涉及传统技艺、戏剧、舞蹈、医药等诸多门类的传承人,包含藏族、维吾尔族、苗族、鄂温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对非遗传承人的精描细绘和独特记录中,蕴含着李延声对非遗的深情与对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责任感。
硕果祥瑞(国画)145×364cm 2025年 /李延声
笔墨当为时代立传。李延声曾以“神工”为名出版两部非遗传承人写真集。非遗的源头活水就在于传承人,了解传承人、研究传承人、关心传承人,使得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是他以绘像方式为非遗传承人树碑立传、创作“神工”系列作品的初衷。几十年来,李延声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调查采访,即使后来已步入耄耋之年,他依然笔耕不辍,坚持为几百位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地画像。值得一提的是,李延声在为非遗传承人画像后,都请他们题写了其技艺特色或人生感悟,还以清晰的文笔、简洁的文字,如实地记录下他与非遗传承人交往交流的动人故事,形成我国非遗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吹生新汶川(国画)313×124cm 2011年 /李延声
岁月长河奔涌不息,非遗似一盏盏永不熄灭的文化明灯,凝聚着千年匠心的智慧结晶。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让我们在时光流转中坚守精神原乡。当非遗与艺术相拥,观者可以透过李延声的作品画面,窥见传承人与非遗技艺共生共长的生命历程。以非遗滋养艺术,以艺术传承非遗,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非遗正青春。
(作者系国家大剧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月霞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