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国新办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2025年09月24日 08:1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刘彤)9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大力支持下,规划所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并取得五方面新突破。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取得新突破。其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为引领,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双向发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并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已经形成。持续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

“1885万教师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基础力量。完成29个一级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全覆盖布局,提升原创理论引领力,并以此作为立德树人的支撑。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各地普遍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逐步成为现实。”怀进鹏说。

在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时期,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截至2024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92%,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升到现在的60.8%。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人。学生资助实现了各学段、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每年惠及学生约1.5亿人次。

在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五年新增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优化布局结构,我们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说。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今年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中央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中建设,引导地方探索“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省市两级对县中的支持力度,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等各方面保障。同时,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禁跨区域抢挖生源。加强综合高中建设,推动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依据学位法,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研究生可以用专利、产品设计、方案设计等创新性成果申请获得学位,历史性突破了学位授予‘唯学位论文’限制;给予高校青年教师长周期稳定支持成为现实,培育未来十年科技骨干力量;推进人才供需适配改革,学科专业目录每年更新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并适时发布微专业、微学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两年多,学科专业点调整比例超过20%。”怀进鹏说。

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上取得新突破。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世界女童和妇女教育奖”,十年来已经让全球19个国家600多万名女童受益。“十四五”以来,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建立与东盟、中亚等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中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等一批项目品牌。与亚非欧合作建成的36个“鲁班工坊”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世界新名片。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世界中文大会等,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