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推动心血管病与带状疱疹“主动联防”,共筑全民健康防线
第26个世界心脏病日到来之际,9月24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央视网发起、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世界心脏日健康科普日活动之“带疱伤心,主动联防”主题公益科普在沪正式开展。现场,围绕心血管疾病共病风险的探案式科普在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的重要前沿阵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演。通过一桩基于真实患者病例改编的“心血谜案”,来自心内科、皮肤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医生们化身“医线探员”,抽丝剥茧、层层科普,揭示出潜伏在心血管患者身边的健康风险。
老龄化加速,心血管疾病“共病防控”形势严峻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已被纳入重点防控范畴,且成效显著。然而在老龄化加

跨学科、多领域共话“主动联防”,探索心血管共病联防新路径
“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合并症多、器官功能衰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是关键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指出,“这类患者通常面临用药复杂、治疗负担重等问题,甚至因管理不当导致病情反复,既影响生活质量,也加重医疗资源消耗。因此,加强中老年人群‘多病共管共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共病威胁中,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易被忽视、其影响却不容小觑。“心血管疾病不仅会直接损伤心脏、血管等器官,并可能导致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等致残致死性事件,还会增加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教授介绍。
专家呼吁,共病共管抵御“带疱伤心”风险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生蛇”,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发的常见感染性皮肤病。“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中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超过600万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康复科执行主任郑拥军教授表示,“其中,50岁以
“这种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割一般,甚至可能甚于分娩阵痛,严重影响患
更令人揪心的是,心血管疾病可能引发“痛上加痛”。在活动上,梁春教授特别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后,疼痛程度更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更严重也更持久。这样的‘伤心共病’不仅让患者煎熬,也显著加重照护压力,其影响是家庭性的。”
“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往往面临更高的疾病管理难度和治疗成本。对他们来说,做好两者的共管共防,对本身的疾病控制和减轻感染性疾病的叠加负担都有积极意义。”郑拥军教授强调。
主动联防,打通从认知、行动、体系建设的健康防护网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指出:“预防始终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通过在慢病诊疗中同步落实共病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共病或并发
对此,郑拥军教授亦表达了赞同:“面对像带状疱疹这类的‘伤心风险’,积极预防远比发病后治疗更能守护健康。建议风险人群,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更应做好主动预防,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社区作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亦是预防接种服务的“第一阵地”,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花迎雪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经验强调:“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而是更需要科学地把握接种时机。如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前可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专科医生咨询,进行科学接种。”
“‘主动联防’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体要提升共病风险认知、主动采取共防措施;更在于临床多学科、公卫多系统、社会多领域之间的协同发力,从而建立全面的健康防护网。”黄卓英所长呼吁
编辑: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