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资讯
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威海开幕
人民政协网9月26日电 9月25日,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东威海开幕。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等380余家单位的5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6000人。
作为备受瞩目的新型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正凭借其独特性能优势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本届论坛旨在汇聚“产学研用”各方智慧,打通从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共同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步入健康、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四级调研员王寻,威海市文登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建超,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危险品中心技术标准室主任李玉红,辽宁海事局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三级调研员罗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郭楠等出席论坛并致辞。山东省工信厅、中国船级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及主题论坛分别由威海南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滕新强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在《高功率钠离子电池》报告中指出,钠离子电池是绿色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瞄准混合动力汽车、UPS、调频储能、铅
论坛还设置了“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分论坛”和“钠离子电池应用分论坛”,深入探讨主流技术路线研发进展、低成本材料开发、宽温域适配及产业化案例与应用需求对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钠离子电池产业正处于关键转折期,技术路线清晰、应用场景聚焦、标准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商业化进程加速。钠电池应继续发挥其高功率、低温性能、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核心优势,走差异化竞争道路。未来2—3年将是钠电池在细分市场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任轩)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