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应对侵入式脑机接口“三类证”,做好“满分卷子”定义“合格线”
人民政协网9月26日电 短短2个月内,脑机接口领域就迎来了两个重要政策文件——前有7月下旬
“在当前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审评政策尚未明确的背景下,企业不应被动等待,而应主动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谈及此,智冉医疗注册部负责人邢慧表示,一是“体系先行”,尽早通过ISO13485或MDSAP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夯实管理基础,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二是“对标最高标准”,深入研究国内外有源植入物的指导原则和相关标准,提前完成技术储备;三是“沟通先行”,积极与检测所、省局乃至国家局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审评思路,核心思路就是用做“满分卷子”的准备,来共同定义“合格线”。
那么,国内DBS(深度脑刺激)疗法的审评审批体系,能够为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审评审批带来参考吗?
对此邢慧表示,DBS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长期植入大脑医疗设备的审评框架,为脑机接口(BCI)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的参考。具体而言,DBS框架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高度成熟,涵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GB16886系列标准)、电池寿命、GB 16174.1-2024 和YY0989.3-2023中的电气安全、机械可靠性(如电极抗拉伸和疲劳性能)、电磁兼容性(EMC)等关键维度。在软件层面,DBS 的体外程控器软件作为医疗器械软件(SaMD),遵循 YY/T 0664-2020 标准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但是,BCI软件更为复杂,尤其涉及神经信号解码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块。因此,除了《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GB/T25000.51-2016 和 YY/T 0664-2020 等通用要求外,我们还需参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要求》及
为加速侵入式脑机接口三类证获批,产业各方还需付出哪些努力?对此邢慧认为,为加速BCI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批,产业各方需要在企业端、政策端和临床端共同发力,努力构建一个既能保障安全有效,又能激励前沿创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在她看来,临床试验机构是验证脑机接口安全有效的“主战场”,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为此邢慧建议:首先,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评价范式:针对BCI的特点,医院、监管机构、企业共同探索和确立被广泛接受的临床终点指标(如用于运动功能恢复的评分量表、交流速率的量化指标等);其次,提升临床研究效率与质量,为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开辟绿色通道,例如压缩伦理审查和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崔吕萍)
编辑:马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