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政协力量>聚焦
政协民心桥丨小站稻、沙窝萝卜......225个津农精品,这样辨别真伪
金秋九月,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今,天津拥有小站稻、沙窝萝卜、茶淀玫瑰香葡萄等200多个津农精品品牌。
如何用数字技术为津农精品插上腾飞的翅膀?怎样加强津农精品品牌建设? 9月20日,由天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合作推出的《政协民心桥》专栏进行了关注。
“津农精品”面临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颈?
今年天津市“两会”上,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所长齐欣提交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做优做强“津农精品”》的提案。
他表示: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就在上个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将“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列为关键方向。“津农精品” 当前在种源技术创新、智慧农业应用、产业链发展和质量追溯体系等多方面还有待提升。
具体来说——
种源技术创新是“津农精品”品牌建设的“战略基石”,是推动品牌从“产品集合”升级为“价值符号”的核心力量。建议充分发挥“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天津这个优势,在平台建设、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尽快进入智能设计育种 “4.0 时代”。
天津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数量占比仅为2%,较北京、上海仍有差距。建议明确智慧农业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制定相关规划,促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例如确定不同区域重点发展的智慧农业项目,让智慧农业赋能 “津农精品”。
天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津农精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仅占 25%,4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规模偏小。建议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协作,针对 “津农精品” 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加强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津农精品” 与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
多数“津农精品”尚不具备完整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能力,存在追溯标准不统一、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健全、合格证制度尚未全覆盖以及政策法规支持不足等问题,建议尽快建立全域全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推动 “津农精品”一个标签、一个二维码全程追溯,实现全市 “一张网” 追溯管理。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副处长王海员介绍:我市自2020年开始设立市级农业品牌“津农精品”。截至目前,全市“津农精品”品牌数量225个,销售额已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小站稻和沙窝萝卜先后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津农精品”在《中国品牌》杂志社发布的“2023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上位列全国第七,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为强化“津农精品”认定管理,体现“精”字,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制定印发《天津市“津农精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详细明确了申请“津农精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类别的认定标准、程序、权利义务和监督管理等。
这两年,伴随小站稻、沙窝萝卜等“津农精品”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品牌同质化和假冒情况时有发生。对此,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一方面联合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部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为,另一方面,也指导龙头企业苦练内功,实行差异化竞争。
比如:我们联合西青区农业农村部门引进供应链企业,成功在沙窝萝卜核心产区推行“五标一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标识、“津农精品”标识、“沙窝萝卜”商标、“沙窝”字型标和防伪码)模式,让沙窝萝卜有了专属的“身份证”,通过科技手段让假冒产品无所遁形。
再比如,指导小站稻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推出小站稻功能米“晚安稻”(富含γ-氨基丁酸),以及米冻、米糕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通过科技赋能,有效避免品牌的同质化、内卷式竞争,促进优质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
辨别“津农精品”真伪可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看目录。大家可以通过市农业农村委官方网站发布的“津农精品”目录查询对比。
二是看标识。取得“津农精品”认定资格的企业会在产品包装显著位置张贴“津农精品”专属LOGO。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