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政协动态

一场“站谈会”背后的文化期盼

2025年10月10日 08:3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村里常住人口有多少?”

“平时群众有哪些文化娱乐活动?”

“村里放不放电影、唱不唱戏啊?有没有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的活动?”

“村民们在文化上需要哪些方面的内容?”

……

在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中杰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站谈会”热烈且有序地进行着。委员们围着中杰村党支部书记,接连抛出一个个与乡村文化建设、村民文化需求、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紧密相关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从人口结构到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从村民日常文化娱乐的具体形式到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和村民的实际需求,问题既接地气又直击核心。

从村支书的回答里,中杰村的模样渐渐清晰:作为城郊村庄,目前常住人口约1400人,主要以农业耕种为主,人均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村里的文化活动不算少,每年会组织干部群众到县城“五馆两中心”去参观、学习,过年有社火表演,端午有自乐班表演,夏天会放十多场电影,有时还会请戏班子来唱几天秦腔。当委员们问起“村民最想要什么文化内容”时,村支书的回答很实在:“语言类节目,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

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初具规模,大喇叭覆盖全村,在政策宣传、应急预警中发挥关键作用,而线上文化服务通过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延伸至每个家庭。

这场“站谈会”最打动人的,是它展现出的“双向奔赴”。委员们不再满足于听介绍、看展板,而是随时随地站谈交流;村支书也不再拘泥于成绩展示,坦诚道出资源有限、专业人才不足等现实困境,让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盼点变得具体而明晰。

如何让秦腔不只是过年时的热闹,而成为日常的精神滋养?如何让短视频不仅是消遣工具,更成为传播知识的平台?如何让送戏下乡从“送餐”变为“种粮”,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站谈会”虽然结束了,但委员们的思考还在继续。(记者 郭海瑾)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