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数字春风西度 织就信息天路 中国联通助力新疆搭建“信息天路”

2025年10月10日 16: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曾经,远方的家书,要翻越冰川荒漠,辗转数日方达;偏远牧场的牧民策马数小时,只为拨出一通电话……70年,戈壁荒滩变绿洲,驼铃古道通坦途;70年,毡房里的故事飞上云端,天山脚下的梦想驶向远方。

1998年,中国联通在新疆设立分公司,与这片土地进一步同频共振。几十年来,中国联通脚印烙在帕米尔高原的积雪,信号穿透昆仑山脉的阻隔,一个个基站、一条条光纤,架起横跨疆域的“通信桥梁”,把“天涯海角”变成“近在咫尺”,让“隔山隔水”变为“一键可达”。

智绘巴州,数字撑起棉海金浪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近4000万亩棉田,绘就西部最壮阔的白色画卷。从纱锭转起来,到数据跑起来,中国联通在新疆用科技赋能产业,描绘着纺织产业升级的新图景。

在“卓越级智能工厂”利华纺织工厂,嘈杂忙碌的传统纺织场景已经被高效有序的自动化生产取代。中国联通巴州分公司为这里量身打造的“5G全连接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串联起厂房内的每一条生产线、每一道工序,打通从数据采集到传输、分析、应用的全链条。各个车间的实时生产情况看板上,机台运行效率、工厂实时温湿度、月能耗、生产明星排行榜以及各个订单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wechat_2025-10-10_155635_588

图:利华纺织工厂车间内的智能化设备

“从纺织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工厂向数字化转变是必然。我们首先从机台上采集原始的数据,再进行数据的清洗、分类分析,将有价值的数据提供给各级管理人员,最后通过生产执行系统,对各个场景、模块进行汇总,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库车利华纺织有限公司总项目负责人、技术总监黄克华说,数字技术的引入,让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约5%、部门协同效率提高了75%、质量追溯率达到100%。

中国联通巴州分公司项目技术总监何俊飞对车间里的各道工序和各类设备如数家珍。“我们为新疆利华集团旗下纺织板块多个生产基地统一打造5G数智物联纺织工厂,通过一趟趟现场调研、一次次反复调试,结合云网边端优势,实现多基地数据不出园区统一管理,降低用电能耗8%,综合降低运营成本8%,还预计在今年上线纺纱行业AI大模型。”

数智智慧不仅赋能产业,更浸润民生。在第二师铁门关市,“铁定办”小程序正通过“面对面”到“端对端”的变革,解决着市民心中的大小事。市民把问题上传到平台,AI会对矛盾纠纷的类型、风险等级、区域进行智能分析,网格员立即处理。“之前有市民反馈一处交通信号读秒时间设置不合理,我们联络相关部门,现场进行考察调研,当天就更改了读秒设置。”第二师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王富豪说,线上平台的搭建不仅为群众诉求找到更便捷的出口,也“用算力换人力”,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我们辖区面积比较大,网格员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的视频功能,和市民面对面即时沟通。”

研发这套小程序的,是中国联通巴州分公司员工玉素甫江带领的多民族青年团队。作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残奥会火炬手,他在创新前沿展现着党员风采。“我们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由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多民族成员组成。重点工作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发,最近在打造政务助手、数字人等一系列协助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软件和平台。”

情系阿克苏,草原长出数字新芽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学校的教室里,小学生古丽米热正戴着AR眼镜“游览”圆明园。“真的能看到北京的名胜古迹!”她兴奋地指向远处,同学们闻声围坐一团,曾经在课本里看到的风景,如今近在眼前。优质的教育资源顺着网络跨越山河,让边境小村的“花朵们”晒到了云端的阳光。

wechat_2025-10-10_155705_486

图: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学校的学生学习使用AR眼镜

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倾尽积蓄,创办了这所国家通用语言小学。讲汉语、学围棋、打腰鼓、拜孔子……文化认同蔚然成风,他们的故事被翻拍成电影《奔腾的托什干河》。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中国联通在阿克苏撒下数字乡村的种子,延续着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梦想。

有了数字乡村平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玉斯屯克和田村有了喜人的变化。党支部书记迪力穆拉提·图尔荪打开手机:“当天任务完成情况、走访的次数、入户发现的问题,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

中国联通阿克苏分公司在村里搭建文化大屏,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普通话测试亭,方便村干部和村民学习普通话;还在全村村民家中加装了漏电保护器、在全县加装1068个智能门锁,用科技筑牢安全防线……无论是日常家务还是养殖畜牧,数字乡村平台已经融入当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丰富的水资源,滋养了阿克苏地区广袤的草原,成就闻名国内外的“瓜果之乡”。当科技的种子撒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孩子的笑脸、村民的赞美,比阿克苏的苹果更甜。

云游阿勒泰,网络温暖风雪边关

“和以前不一样了!”洪巴斯草原的哈萨克族牧民竖起大拇指,“基站建起来了,平时发微信、刷视频,哪怕去转场网速都挺好,比前几年提升了很多!”

过去,赶着牛羊穿越雪山草原时与外界失去联系是常有的事——阿勒泰的雪下得早、积得深,是通信的“天然屏障”。联通的建设人员顶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带着设备挺进雪岭,在没膝的积雪里开挖光缆沟、在陡峭的山壁上立塔架线,在风雪边关织就了一张覆盖阿勒泰地区6县2市、绵延1200多公里边境线的通信网络。

wechat_2025-10-10_155728_484

图:在阿勒泰,联通维护队员肩扛设备爬上雪山进行抢修

中国联通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景区综合网格的叶庆波常驻在喀纳斯和禾木景区。喀纳斯的美举世闻名,但作为唯一一个驻扎在此的通信工作人员,叶庆波却没空欣赏窗外的风光,他一直在四处赶路给牧民、游客、商家做维护的路上。“为了满足本地牧民和游客的通信需求,我们近两年在景区建了78个5G基站,覆盖率达到98%。接下来还要对偏远牧区的转场道路、边境沿线等信号相对薄弱的地区进行进一步信号覆盖。”叶庆波的服务是7×24小时的,“任何时候,只要有用户打电话,就立马出发。”其实就算下了山,他也闲不下来——“你拍一下线路给我看……”通过视频电话,叶师傅又熟练解决了几起故障。

wechat_2025-10-10_155744_451

图:喀纳斯景区里的拍照打卡地

稳定的信号,连接起山外的向往与山内的资源,让深山的好风景,变成了实在的好生意。

联通贴心的售后和及时的维修,成为景区民宿老板考虑选用的关键因素。在山见野民宿的老板杨亚运是联通十几年的老用户:“做民宿生意对网络的需求比较高,这12间房装的都是联通的网络,维修服务做得特别好。”祐木民宿的老板温威贤在禾木和喀纳斯一共有一百间房,都选择装用联通的网络:“有一次凌晨两点多客人反馈网络有故障,工作人员十多分钟就上门解决了。有了这么流畅的网络,我自己平时也会开直播、做线上销售。”

如今,转场途中的牧民能随时和家人视频报平安、阿禾公路全程实现5G网络覆盖、牧民变成民宿老板把生意做到全国、喀纳斯的游客用直播把湖光山色传向世界……在北疆之北,无形的通信网络,让最美的一切,得到最及时的分享。

天山脚下,沧海桑田;丝绸之路,焕发新颜。从驼铃声声到算力无声,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热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未来。中国联通缠紧民族团结的“石榴籽”,筑起纵横戈壁的信息天路,支撑着富民兴疆的时代梦想。(王茗)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