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聚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

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举办

2025年10月11日 16:1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0月11日电 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由渡过抑郁患者社区主办、灵北中国公益支持的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焕新认知,重回美好”公益科普活动暨抑郁症患者艺术作品展在京成功举办。活动采用艺术展览、专家讲座、患者分享、舞台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同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6个地标户外屏幕点亮绿丝带,并在北京地铁8条线路共计95个站点电子屏展示绿丝带系列疾病科普宣传口号。

图片1

北上广户外大屏点亮绿丝带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认知症状等。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在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4800万,患病率为3.4%,就诊率和治疗率分别只有30%和50%。抑郁症也在逐渐年轻化,研究显示,中国6-16岁在校学生中,抑郁障碍患病率达到3.0%,其中12-16岁样本人群中检出率相对较高。这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加剧了医疗系统的压力。

渡过联合创始人赵云丽表示,精神疾病患者普遍的病耻感让他们格外孤独无助。希望大家看见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更要看见那个完整的、生动的、渴望被理解的人,只有深深地看见,才能消除病耻,改变疾病带来的认知偏差,推动全社会的力量联合起来,构建跨专业跨领域的整合解决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教授指出,青少年抑郁症和成人抑郁症的表现不尽相同。成人患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为“三低”,情绪低落、丧失做事兴趣、精力不足常感疲乏,伴随着食欲下降和睡眠障碍;而对青少年患者来说,可能就只是表现为“烦”,少有唉声叹气和流泪的表现,反而时常表现出易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等,更不易识别。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关系到他们正常的发育成长、学习和社交功能。因此,青少年抑郁与成年人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同等重要。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促进脑部健康,改变生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抑郁症通常伴随认知和行为改变,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灵北中国(内地与香港)总经理张一帆在活动现场表示,“今年的绿丝带科普活动特别提出‘焕新认知,重回美好’这一主题,通过多地、多形式、多场景的创意科普,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精神健康,推动社会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真正‘重回美好’。”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25版)》特别提出,推荐对12~18岁的青少年,所有成年人包括孕妇、产妇和老年人进行抑郁障碍筛查。郑毅表示,在筛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诊断及症状评估,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抑郁症的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异常和注意力障碍,此外还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他呼吁,抑郁症的症状缓解并不是治疗终点,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也应得到足够关注。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总经理宋志瑞表示,近年来,京东健康率先在精神心理专科领域,开展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数字化服务模式,联动知名的医疗机构和医疗领域专家,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支持,共同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加快助力“健康中国2030”落地。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