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深调研好建议为中心工作“添秤”加力
“每一次调研、每一次座谈,都让我更清晰地触摸到传统企业转型的脉搏,坚定地带领纺织产业踏上‘破茧’之路。”……近日,天津市政协推出《政协委员话天津》系列短视频,6位政协委员深情讲述“老字号企业敢创新、护生态的天津故事”,广受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天津时提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要求。市政协积极搭建平台,围绕天津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等不同主题,通过政协委员宣传天津特色优势,传递天津好声音,讲述天津好故事,打造具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宣传品牌,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天津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市政协立足职能定位,从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等方面,坚持长短结合,既作出全面部署,又注重突出年度重点工作,制定19条贯彻落实意见和48项具体任务分工,逐条逐项细化落实,推动天津“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新篇章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坚持服务大局,聚焦中心工作协商议政
党政所需、政协所为。天津市政协始终把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做到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
聚焦市委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本届市政协履职协商工作唱好助力高质量发展“三部曲”:围绕“化债”深入调研,助力解决历史问题;围绕“盘活”调研协商,建言用好现有资源、资产;围绕“企业发展”深度调研,议政建言促进天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市政协将盘活存量资产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历时7个多月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深度协商,选取100个典型存量资产项目分析研究,形成关于天津盘活存量资产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为决策施策提供重要参考,为推动盘活存量工作取得更大成果贡献政协智慧。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进天开园高质量发展”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助力打造天开园政策升级版。精心组织天津港口高质量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打造文旅新场景、做优做强“津农精品”等专题协商会,形成调研报告220篇、会议发言135篇,有关协商成果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有关建议转化为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时强调,要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市政协党组根据市委决定和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细化、具体化到政协协商计划。今年将“加快推进北京科技研发成果在天津转化落地,推动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列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
“重点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龙头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市政协主席王常松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作出的明确指示,也是天津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协调研要从龙头企业具体需求入手,分析一类企业、总结一类规律、提出一类建议,找准北京科技成果在天津转化落地的方向和路径,助推天津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政协围绕天津重点产业链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重点企业调研,建真言、谋良策,以高质量履职为全市中心工作“添秤”加力。
“市政协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事要事开展参政议政工作,有力支持了大局。各位委员意见建议分析透彻、对策务实,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在7月11日召开的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对政协履职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良好营商环境是企业扎根成长的沃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今年,市政协将“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议题确定为常委会协商议题开展深度调研,从企业需求入手,倾听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促进各项政策和服务更加契合企业发展需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市政协深入调研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方式、产品结构、经济效益等情况,聚焦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稳粮产、优蔬菜、强特色、拓新品,解决“种什么”的问题;抓主业、抓基地、抓标准,解决“谁来种”的问题;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强种子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迈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解决“怎么种”的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委员们准确把握天津市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和优势,建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推动天津“十五五”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持续围绕推动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履职建言。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复天津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市政协深入调研天津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围绕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等提出建议,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果。
坚持履职为民,为人民利益建言献策
民之所向、政协所往。市政协履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心实意听民情、解民忧、惠民生。
王常松提出具体要求:让“深调研”形成“好建议”,“好建议”取得“真实效”,调研成果要对决策有帮助、对工作有推动、对百姓有收获。要加强对调研成果报送后的跟踪问效,采纳落实情况要及时反馈相关参加单位和委员。
着眼“劳有所得”,深入基层一线倾听不同劳动者群体诉求,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产业工人劳动保护、“快递小哥”合法权益保障、增加农民收入。着眼“学有所教”,连续多年就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开展调研视察,围绕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心理健康开展调研座谈,组织高考评卷工作专题视察,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眼“病有所医”,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老有所养”,召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专题协商会,围绕居家老人吃饭、吃药、家政、健康护理等建言,推动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着眼“弱有所扶”,通过提案办理协商助推海河沿岸无障碍坡道建设、调整有关路口交通标线、增设助盲红绿灯语音提示器,解决行动不便人群出行难问题。
交通出行类问题排在12345热线受理群众反映问题的第一位。围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治理对策”议题,市政协调研组在高温下连续数周蹲守路口,记录了上千组数据,抓住天津道路交通的现状特点、治理难点这个“牛鼻子”,围绕酒驾、超速、闯红灯等违法问题,停车难、停车乱、停车贵等痛点问题,早晚高峰拥堵难点问题以及道路交通微循环、公共交通乘坐率等,提出了“提升重点路段治理效能、提高重点时段通行效率、提升重点事项治理水平”等具体建议,每一项都直指堵点。深入调研,充分听取驾驶员、行人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意见,对道路交通状况望闻问切、把脉问诊,摸清什么时段、什么区域、存在什么突出问题,形成精准、具体、可操作的成果,精确把握道路交通的特点、治理难点,提出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建议,与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加强协商,推动调研报告中的意见建议见行见效,助力天津打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围绕“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推进健康天津建设”议题,市政协发挥港澳委员优势作用,就天津和港澳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开展比较研究。港澳委员跑遍养殖场、种植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学校、养老机构食堂,甚至深入外卖后厨,用手机拍下卫生死角,形成了“加强源头监督,建立溯源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实现动态更新;完善风险检测响应机制,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等10条对策建议。
物业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围绕“协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议题,市政协深入调研,分析当前物业服务质量水平与广大居民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分析各方主体利益关系和制约高效能管理的问题,提出务实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贡献政协智慧。
市政协不断丰富协商为民形式,就修订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开展协商,推动“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持续开展送爱心、送文化、送健康等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协助党和政府做实民生项目。坚持举办《政协民心桥》节目,委员与听众就民生热点问题深入沟通交流,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记者 张原)
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