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资讯
山海同心共庆丰收 携手传承民族文化
——第三届两岸少数民族乡土文化研习营侧记
秋日的华安大地,丰收的喜悦与文化的芬芳交织交融。以“融合发展·庆丰年”为主题的台盟中央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漳州分营第三届两岸少数民族乡土文化研习营在这里温暖启幕。从漳州初遇、东山再聚,到今年华安相约,三载光阴里,两岸少数民族同胞由相识到相知,多元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迸发出灿烂光芒,生动诠释了“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共舞:多彩文化点燃亲情之夜
开营当晚,华安高山族同胞率先起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手舞》步伐铿锵,围圈而舞的造型象征着团结与生生不息;台湾阿美族同胞则以传统舞蹈《上山》相和,舒展的舞姿仿佛将观众带至宝岛的山林之间,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舞步起落间,传递的是对丰收的礼赞、对生活的热爱。尽管服饰各异、歌舞不同,却共同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正如舞台背景“融合发展·庆丰年”所昭示,两岸同胞的心,在这一刻紧紧相连。
连续参加两届活动的台湾阿美族代表黄信山(桃园市铁份先住民教育文化协会理事长)动情地说:“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听到熟悉的旋律,看到亲切的笑容,都让我由衷地感到——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不仅仅是文化的共鸣,更是心灵的归宿。我们以歌舞会友,以真情相交,这样的情谊,让我们的心贴得越来越近。”
共游:文化巡礼见证血脉相连
适逢中国农民丰收节,欢庆的氛围弥漫在街头巷尾。两岸同胞携手加入非遗巡游队伍,两岸的少数民族同胞们手拉手跳起相同的民族舞,成为节日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台湾阿美族鲜艳的羽毛头饰与华安高山族绚丽的刺绣华服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流动的中华民族文化长卷。沿途不少民众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得一见的文化盛会。在世界文化遗产华安二宜楼和南靖土楼,台湾同胞踏着鹅卵的小路,围着土楼缓缓绕行,当听向导讲述夯土墙的建造工艺与家族聚居的历史,当听到“几百年前族人共同抵御外敌、守护家园” 的故事时,不少人轻轻点头。金门县两岸民族文化发展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太鲁阁族)章朝枝伸手触摸土楼斑驳的墙面,感慨道:“土楼凝聚的智慧与我们部落的聚居文化心有灵犀,我们的祖先也在山谷间共居,都是为了族人能团聚在一起,互帮互助。”
土楼里的当地居民招呼他们,递上一杯温热的高山茶,笑着说:“喝口家乡茶,就像回到自家一样。”茶盏相碰的瞬间,陌生感悄然消散。
共学:传统艺术深化文化认同
在接下来几日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天福茶博院,沉浸式体验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探访“漳台一家”博物馆,重温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守望相助的历史见证;驻足海丝馆,共同追溯闽台先民携手耕海、帆影相望的海洋记忆;步入城市展示馆,目睹城市现代化建
设的成就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巴湃·拉拉格狮(台湾阿美族)感慨道:“这几天的走访让我深刻体会到,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根基如此深厚。漳州让我感到很亲切,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常来,或者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让这份情谊落地生根,一直延续下去。”
活动还特别安排台胞们走进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实地参观跨境电商虚拟仿真实验室、京东电商运营中心、全媒体制作与直播中心等现代化实训平台,感受数字时代新业态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陶艺、扎染、木版年画等非遗体验项目也吸引大家踊跃参与,在亲手实践中领略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
围绕“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部分台胞代表与学院的专家学者展开座谈,就如何在当代社会守护民族根脉、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进行深入交流。现场思想碰撞、建言踊跃,凝聚起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共识。而在校园的另一端,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艺术家们则与学院学生开展互动教学,以舞为媒,传递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美好愿景。
共愿:同心筑梦迈向融合未来
本届活动参与民族更多元,不仅迎来了太鲁阁族、排湾族、泰雅族等新增少数民族同胞的加入,更吸引了许多首次跨海前来、心怀期待的“首来族”,以及越来越多朝气蓬勃的台湾青年。他们跨越山海,共聚一堂,让这场交流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民族色彩与青春活力。
时光荏苒,为期数日的研习营在浓浓情谊中渐近尾声。两岸同胞依依不舍,还没分开,就一遍遍说着“明年一定要再见”。目光所及,有离别的怅惘,更有对再次相聚的殷切期盼。
三载春秋,三度相约。台盟精心构建的这一交流平台,早已超越寻常的文化体验,成为连接两岸同胞心灵的重要桥梁。它不仅推动着两岸少数民族文化在互鉴中融合、在交融中创新,更在一次次真诚互动中深化了手足之情,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通过这个充满温度的窗口,众多台湾同胞亲眼见证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亲身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蓬勃生机与绚烂多姿。
“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文化成果,更是血浓于水的情谊。”正如一位台胞青年所说:“从这里带走的,不只是照片和记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归属感。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两岸同胞必将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共同书写融合发展崭新篇章,让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这份情,不会因离别而淡去;这条融合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记者 付振强 通讯员 陈晓华)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