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五期
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
摹神龙本《兰亭序》(书法)25.5×68.6cm 20世纪40年代 /启 功 启功家藏
启功先生字元白、元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无闻先生名永年,字嘉龄,号无闻,以号行,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二公为世所周知者,元白先生以书法、绘画,无闻先生以书法、篆刻。元白先生绘画出宋入元,早享盛誉;书法则继之而起,举世咸知。无闻先生书法众体尽备,出神入化;篆刻则奄有众长,卓然巨擘。而世人之所较少关注者,为二公之第一身份,曰教师,曰学者。
竹石图(国画)24×29.7cm 20世纪40年代 /启 功
二公一生从教,作育人才;埋首群籍,勤于著述。元白先生平易近人,门庭若市,然学生登门,则必下逐客令曰,我要上课了,各位请便;无闻先生沉疴染身,稍有起色,即驰书学生,将于某日返校,集中补课,咸使知闻。元白、无闻先生于书无所不观,学识淹博。元白先生尤重文字声律、金石美术、红学研究,于书画碑帖鉴定更有“我辈数人、定则定矣”之誉。无闻先生于文字训诂、唐宋要籍、书论印学用功至勤,文不必多,出则必成定谳。文史之外,二公兼擅吟事,每有所作,布在人口,不必具论矣。
竹石图(国画)99×65.5cm 20世纪80年代 /徐无闻
乒乓号称国球,能称国艺者其唯书法乎!喜好者夥,从事者众,自古而然,于今为盛。然专职运动员出而乒乓强,专职书家出而书法衰。何则?书法之得成伟大艺术者,以其与传统文化涵养化育密不可分。传统诗学重诗外功夫,传统书学亦重书外求法。好书法者,必好学问,但凡大家,莫不饱学。腹中空枵,仅以画字相矜尚而竟能发名成业者,未之有也。书家自须学识丰赡,学者固非天然书家。书法艺术,学本技先。“读书万卷”“退笔如山”,缺一不可;“眼中有神”“腕下有鬼”,必不克成。元白先生受舅父激励而奋发,无闻先生得尊人发蒙而致力,一生临池,至老不辍。学养、精勤、天分,三者兼备,天机妙奥,端在此乎!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书法)99×65.5cm 1991年 /徐无闻
二公20世纪60年代初即凭书信往还,1963年元白先生鉴定书画文物巡游至渝,亦由无闻先生陪同。虽数十年间君居南海我北海,相见无多,而治学领域、学术取向、艺术旨趣、品德襟抱高度相似,故彼此关注,互相揄扬,惺惺相惜,不遗余力。余少从无闻先生蜀中问学,后又得先生荐,入京随元白先生攻读博士,得侍左右,故于二公故事,略有所知;于二公学艺,薄有所悟。
传 薪(书法)42.5×49.2cm 20世纪80年代 /启 功 启功家藏
今承班禅大师亲题展标,八方友朋伸以援手,清华艺博倾力支持,“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如期举行。展品类型丰富,展陈文字详明,展线思路清晰,二公交谊、师友承传、学术造诣、艺术成就,可于其间具见之。观此展者,可领略二公襟抱品格、道德文章,可感受吾国书画、篆刻艺术正脉,可悟得艺坛巨匠艺术养成之路径,是亦本次展览举办之初衷也。
(作者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总策划)
为西泠印社成立八十五周年书四言颂辞(书法)68×45cm 1988年 /启 功 西泠印社藏
为西泠印社建社八十五周年书“东汉西泠”八言联(书法)133.5×22.5cm×2 1988年 /徐无闻 西泠印社藏
瑞气集门(书法)31.5×95cm 20世纪90年代 /启 功 启功家藏
兰亭雅集集字成咏(书法) 1987年 /启 功 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藏
相关链接:
2025年8月20日至10月19日,由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成都徐无闻艺术研究会、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与文化研修中心共同主办的“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共展出近二百件作品,“学术”章节展示两位先生的学术成就,“艺事”章节集展现两位先生艺术作品的风采。二人平生交往虽寥寥数次,却因学术之追求相同,艺术之境界相似,而心灵相契,惺惺相惜。
为李淑清书苏轼《游沙湖》(书法)99.5×54cm 1984年 /徐无闻
启功先生天资聪颖,兼以勤奋,自幼得曾祖父、祖父及各名师指引,中学未能卒业,而终成巨匠。徐无闻先生幼承庭训,得以榜首之资考入大学,又备受父执、师尊教诲鼓励,虽僻居西蜀,却名扬四海。两位先生皆以执教为业,教化之功深远,以传承古典文化为己任,他们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坚定的传薪者。
为中华书局创建八十周年撰并书四言铭文(书法)138×62cm 1992年 /徐无闻 中华书局藏
责任编辑:张月霞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