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五期
闲斋味“闲”
忙和闲只是相对而言的。忙时想闲、忙里偷闲,闲暇闲情、清闲赋闲,“闲”似乎显得弥足珍贵,也如黄庭坚的诗句:“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我的斋号叫“闲斋”,里面的“闲”也和忙有关。
闲 斋 张 海 题
幼承家教,从5岁开始我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上学后一直参与刻蜡版、出墙报、写春联,书法伴我成长,写字也成了我闲时最大的乐趣。在23岁那年,我被分配到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工作。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常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导致自己很少写字。一边是繁重的工作,一边是挚爱的书法,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无数次在脑海里翻滚。
“不能丢下书法”,这种强烈的意愿时刻警醒着自己。于是,我在客厅的进门处摆上书案,上面放着现成的笔墨纸砚。那段时间,无论工作再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毛笔挥洒一通。这是我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也使自己找到了兼顾写字的有效方法。写完累了,就坐在桌旁发愣:给自己的陋室起个斋号吧。
2000年夏天是自己工作最忙的时候,经常多天住在单位加班,因此希望写字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于是又想起了斋号之事。不如就叫“闲斋”吧,寓意能闲下来静静地读书习字,也暗喻自己渴望追求闲情逸致。后来,凡是能静下心来读书习字时,又常常警醒自己,不能“闲”下来,不能让时光白白流过。现在回头看,“闲斋”伴随自己度过了25个年头。
闲斋印信 方玉杰 自治
2010年我在京装置书房,便想请一位名家题写斋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向长期关心提携自己的张海先生说明用意,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张海先生欣然题写。至今仍挂在我的书房,读书习字间我常不停凝望。“闲斋”不能“闲”,就是在这种意蕴鞭策激励下,我花费十余年时间在闲斋撰写了140万字的《中国书法丛论》,既系统梳理研究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墨法和字体四个理论体系,也为自己补课。
戴武、顾建全、马君、韩放等先生帮我刻的“闲斋”印章也给我的许多作品增光添彩。
方玉杰
1973年6月生,河南南阳人,初师刘尊法先生,后师从欧阳中石、张同印等先生,全国首届书法专业艺术硕士,公安部新闻传播中心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成员兼常务副秘书长。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获奖,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大赛评委、监委,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出版《中国书法丛论》《历代书法经典:张旭、怀素》《致敬警嫂》等多部著作,书法作品被中央档案馆、中国美术馆、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收藏。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