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5年第四期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一期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五期

迈向从心所欲之境——读秦海近作

2025年10月15日 10:51  |  作者:李 一  |  来源:《画界》2025年9月第5期 分享到: 

秦海早年师从齐白石的弟子胡翘然先生学习花鸟画,后又拜张朋、刘勃舒、刘宝纯等先生为师。经过数十年的刻苦钻研与不懈探索,他在花鸟画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曾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览中荣获金奖,是业界颇具代表性的实力派画家。三十年前,因成就突出、造诣高深,他被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聘为院外画家,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为研究员,中国画学会成立时当选为创会理事。

p1-120-186

盛世放歌(国画)248×129cm 2024年 /秦 海

我与秦海相识已久。200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秦海写意花鸟画展”,展览十分成功,反响热烈。展览期间,我受中国美术家协会委托,主持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秦海的花鸟画,认为他作画用心、造境用情,既描绘客观自然之美,更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其作品真力弥漫、情趣盎然,展现出花鸟的精神,是真正的大写意绘画。

此后,在众多全国性大展中,我常能看到秦海的作品。三年前,在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全国花鸟画大展上,他所画的巨幅家乡老藤,笔墨老辣、构图别致、气韵生动,令人赞叹不已。其作品传神感人,引得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品味其中韵味。

p1-120-188

碧草春波(国画)120×240cm 2023年 /秦 海

疫情期间,我与秦海见面较少,但联系不断。我了解到他在花鸟题材上有了很大转变,开始由博到约,专注于对鸡的观察与表现。由博返约是艺术探索和风格强化的重要阶段。秦海专注于画鸡,或许与他的属相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传统文化的吸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是身世不凡的灵禽,是太阳的使者,是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记载,鸡头上有冠象征文德,足有距能斗代表武德,敌前敢拼搏体现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彰显仁德,守夜不失时表明信德。为了画好五德之灵禽,秦海回到家乡,奔波往返于田园村落之间,观察家鸡、珍珠鸡、火鸡、雉鸡等,捕捉鸡的神情姿态,用或浓或淡、或苍或润的笔墨表现鸡的各种动作和表情,沉浸于艺术创作之中。他曾在微信中对我说:“疫情时期,怠不能忘,禁足居宅,别无他求,唯进山为奢,循环往复,常昧旦即至,抵暮而返,乐此不疲。鸡之性情,熟记默识,颇能详之。”

p1-120-189

露 气(国画)68×68cm 2024年 /秦 海

我有幸在北京欣赏秦海画鸡的近作。其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个性之强、构思之新,令我十分震惊。在壬寅岁首至癸卯暮春期间,他画思泉涌,创作了近百幅精品。在他的笔下,鸡的姿态各异,或群舞、或独立、或司晨、或下蛋、或护雏、或战斗、或沙浴、或踏青、或出篱奔峦、或梳理憩息、或陶然自乐、或皎然高映、或庭院私语。公鸡雄强、母鸡慈爱、珍珠鸡华丽、火鸡温顺,皆活灵活现。苍藤野花、家山秋硕的美景与群鸡的红冠龙行相互映衬,淋漓尽致的笔墨与干练精到的造型融为一体,诗意的追求与巧妙的构思合而为一,充分展现出灵禽的精气神。尤其是他笔下的司晨鸡,有返虚入浑、积健为雄之美,画出了“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色照人间”的时代气象。细观其笔墨,他以淋漓快健、老辣纵横的笔线,取代传统花鸟画以石头苔点为布阵取势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他的近作愈发从心所欲、率性放松、简约空灵、苍雄老到,让我愈发佩服他不断进取、攀登高峰的精神。

p1-120-190

写给春天(国画)240×200cm 2021年 /秦 海

秦海在近作题画文字中自称“年六十七”。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算老翁,但在当今时代,对于艺术家来说,正是摆脱俗务、潜心创作的黄金时期。我与秦海同龄,都在“奔七”,这让我想起孔子“从心所欲”的年龄状态。读秦海的画,我感觉他正进入“从心所欲”之境,按照自己的心意画心中的画。更为可贵的是,他有着清醒的“独诣自创”意识,强调“绘事最忌千篇一律,同能不如独诣自创”,珍惜自己作品的个性面貌。“独诣自创”是创造时代精品、攀登艺术高峰的前提。多年来,秦海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艺术状态和真性情,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甘于寂寞,静心读书,闲暇时临帖充实自己,保持着创作的活力。

p1-120-192

雏燕展翅(国画)68×68cm 2023年 /秦 海

近又欣悉秦海在家乡威海刘公岛艺术馆举办了“笔线道心—秦海写意花鸟画展暨精品画集首发”活动。展前仅举行了简单的捐赠作品与赠书仪式。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片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土地上,80幅精心创作的作品有序陈列。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有的小巧精致,也有的气势恢宏,共同打造了一场写意花鸟的艺术盛会。此次画展筹备低调朴素,但展出作品水准精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是国内近年来写意花鸟领域比较少见的精品集中展示。

步入展厅,观众立刻被作品吸引,赞叹声不断。人们在气势磅礴的巨幅紫藤、南瓜及群鸡图前久久驻足,细细品味、频繁留影。专家学者评价,秦海笔下的紫藤与鸡独具一格,其在写意花鸟领域展现出的技巧、笔墨、情趣、意境、气魄及学养,得益于他的艺术天赋和敬业精神。古人论画有“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说法,秦海笔下的花鸟源于生活意象。他以劲健朴茂的笔线为骨,用挥洒淋漓的墨韵营造意境,追求画作的简约纯粹、空灵明快,呈现出深邃的意境与磅礴的气象,赋予花鸟鲜活的生命力。他画鸡尤为出色,盈尺小品寥寥数笔便形神兼备;巨制《田园的呼唤》画面震撼、意境动人,源于他深厚的生活积淀。其笔下鸡的形态神韵极具个人特色,与前人风格迥异。此次展出的近三十幅斗鸡系列作品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延续传统题材的文化内核,以“自然”与“心象”为创作理念,赋予斗鸡题材新的艺术表达,填补了写意花鸟领域中自然状态下斗鸡创作的空白。凭借《田园的呼唤》《紫气东来》等佳作,秦海堪称写意花鸟大家。

秦海以“笔线道心”为题,这是他近半个世纪绘画生涯的执着追求。“笔线是技法的筋骨,道心是精神的魂魄”,“笔线”勾勒形质,“道心”承载灵魂,“道心”蕴含于寻常生活之中。他希望观者能从画作中体会每一根笔线对“自强不息”的诠释,感受每一抹墨色对“家国同辉”的咏叹。

时光匆匆,五年间秦海佳作频出,多部画集出版发行,中国国家博物馆更是收藏其9件大幅作品。这一系列成就,标志着他“奔七”后“从心所欲”的新阶段,踏入艺术创作生涯的鼎盛时期。秦海的记忆深处,镌刻着家乡田园、村落鲜活的生活素材,随着岁月沉淀,未来他必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品力作。

(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p1-120-191

秦 海

1957年生,山东省乳山市人。斋号:瘦竹斋、纯简轩、居远堂、可以草堂、可以画斋。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外画家(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至2017年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及个人巡展,1998年和2004年分别在法国巴黎和台湾省高雄市、台北市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国家级美术机构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学术展,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览中分获金奖和铜奖。多次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全国中国画大展组委会委员、评委。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秦海写意花鸟画集》《中国友联画院美术书法精编一秦海》《秦海花鸟画集》《秦海花鸟画新作选》、《秦海画鸡集》《逸线墨韵一秦海写意花鸟精品》《逸线墨韵一秦海写意斗鸡精品》等数部。


责任编辑:杨文军

未标题-1

未标题-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