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5年第四期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一期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五期

山气花香无着处 今朝来向画中听 ——屈健花鸟画艺术探微

2025年10月15日 10:51  |  作者:陌上寒烟  |  来源:《画界》2025年9月第5期 分享到: 

自古以来,艺术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承载着创作者的精神意蕴。创作者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在方寸之间给人营造出郁勃的审美情趣,呈现出“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的审美意韵和审美格调,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审美境界,给观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p1-120-130

雨余千嶂青(国画)68×46cm 2025年 /屈 键

屈健的花鸟画艺术,以学者修养介入,其把艺术视野拓宽到各大艺术领域,从古代到近现代,从美学、哲学到画理、画论等,无不收摄在艺术研究之中,仅在出版的《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画境文心》《中国美术史》《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等各类学术著作中,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就可见一斑。而“以文心开道,以诗心启境”,正是屈健花鸟画艺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p1-120-131

云横秦岭起苍茫(国画)30×50cm 2025年 /屈 键

众所周知,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完美和表达。绘画意境的创造,既要求有“外师造化”的描绘,亦要求有“中得心源”的抒情。正如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所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而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p1-120-132

雨后池塘(国画)30×50cm 2025年 /屈 键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多年以来,屈健以谢赫的“六法”为理论基础,从古入手,在坚持临摹经典,追本溯源的基础上,饱游饫看,常年坚持写生和训练,“度物象而取其真”,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观念对特定物象进行审美再造,赋予它们以人格化的精神内涵。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寄寓了独特的思想感情,展现出“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的独特审美意蕴,给观赏者留下蕴蓄丰厚、意味隽永的空灵之境及诗意和美感。而那花那鸟,那枝那叶,都是其心灵深处低吟浅唱式的独白。

p1-120-135

空山雪色染疏枝(国画)68×46cm 2025年 /屈 键

纵览屈健的作品,多以工整、细致的工笔花鸟和潇洒、洗练的写意花鸟画为主,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以及秋虫蛱蝶、鸣禽游鱼等皆入毫端,在笔墨不同形态的转换中既有严谨的学院派功力,又具源自内心的个人创造,使作品兼具宋人写生传神的院体风格与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的清雅淡逸,既延续了中国花鸟画的传统精神,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在虚实相生中,呈现出“诗中有画,画有有诗”以及“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美学品格。

p1-120-134

竹下觅诗(国画)68×46cm 2025年 /屈 键

屈健的工笔花鸟画创作远宗“徐黄”,进而追循两宋院体,广泛吸收各家之长。同时,其深谙“书画同源”的要理,将写意性与书法用笔巧妙结合到工笔花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绘画形式的凝滞与刻板。其笔下作品构图精巧,设色淡雅,用笔工细严谨,造型生动准确,在空灵静谧的画面中,既有宋代工笔花鸟画所蕴含的精湛技艺,又不乏晋人优雅的情怀,流露出轻柔含蓄的古典气质。极尽“思古状今”之幽情及“借物写心”之逸趣,颇具“冲和”之美。

p1-120-136

月月有新花(国画)68×46cm 2025年 /屈 

长期以来,屈健以宋代绘画“格物致知”的精神进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其笔下作品一枝一叶皆有所本。其常常截取自然界中最生动的镜像加以提炼、塑造,力求达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情之外”的艺术审美效果。在构图上,屈健注重意境的营造,其常常借鉴中国山水画虚实相生的方法,实处密密匝匝,枝叶掩映,虚处云行雾绕,如梦似幻,“无画处皆成妙境”。在设色上,其一反宋代院体画的富丽堂皇,多了文人的清逸与淡雅。其笔下禽鸟,或安然恬憇,或凝神驻思,藏露和动静之间,姿态百变,造境传神。而其笔下花木或疏朗萧散,或茂密蓬勃,莫不信手拈来,展现出“花能解语,云可寄情”的优美意境以及自然万物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旨趣!

p1-120-138

一茎新荷带雨香(国画)68×46cm 2025年 /屈 键

近年来,屈健从工笔花鸟逐渐走向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其将五代、宋的工笔与元、明、清的写意技法加以杂揉,又吸收近现代以及西方的笔墨元素,“师古而不泥古,涉新而不流俗”,不断完善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在创作过程中,“以目睹物,以心塑象”,借笔达意,将万物殊类的特征以及草木花鸟在光阴流转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生趣表达得淋漓尽致。其笔下的花鸟画,线条简洁朴拙,笔法沉着有力,以书法的节奏与韵味入画,提按顿挫间,整个画面张弛有度,动静相如,有着“花欲言,鸟欲语”的审美情态,洋溢着一种浑然天成的韶秀之美。达到“夺造化而移精神”的审美效果,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才情、气质和学养。

p1-120-139

安得倚天抽宝剑(国画)30×50cm 2025年 /屈 键

“少小好弄文,流连用意深。经年淫艺事,余暇图天真。偶尔吟名句,日久费青春。身忝画籍谬,前世应诗人。”(屈健)

p1-120-141

不争桃李三春色(国画)30×50cm 2025年 /屈 键

p1-120-142

胭脂带露色(国画)30×50cm 2025年 /屈 键

p1-120-140

紫薇花开(国画)30×50cm 2025年 /屈 键

多年以来,屈健切换于教学、研究、创作与管理之间,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将自己对天地自然的关照灌注到花鸟画作品之中,以“澄怀味象,静观万物”的观察体验方式和严谨的治艺精神,实现对于生命和自然万物审美的追问与思考,“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唐代·高适《答侯少府》)

p1-120-63

屈 健

1970年生于陕西洛川。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校友会“中国高贡献学者”、陕西省教学名师。

致力于中国画创作、美术史与理论评论等研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美术大展,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新中国美术研究,在长安画派、延安革命美术与黄河主题美术创作研究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在发表论文 70余篇、画作数百件。出版《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画境文心——屈健艺文自选集》《中国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著作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国家艺术、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基金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省文艺评论奖等奖励20余次。


责任编辑:杨文军

未标题-1

未标题-2

未标题-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