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五期
火的激情与创造 ——写给《三伏天——戴士和绘画与文献展》
跟我击掌(油画)170×190cm 2024年 /戴士和
戴士和先生是一位很有京味的画家。这个京味既指北京的风味,又指一种亦狂亦侠亦温文的人文情味。
三伏天(油画)35×35cm 1997年 /戴士和
戴士和出生于北京,在他颇具历史意味的早期资料中,我们读到那种在北海荡起双桨、在中山公园长廊中看画展的共和国童年。戴士和的绘画中氤氲着的京味,特别地表现为一种对小物件、小事情、小人物的特殊观照。他的风景,小风小景,只若山川河流、人居乡市的小片段,却充满色彩的悸动与风情。所谓“一丘一壑亦风流”。他的静物,一摞书、半杯茶、楼梯墙角、春窗一隅,兀自有一份画外墨白、清风明月。这画展的海报:那西瓜瓤瓢红特写与“三伏天”形成锵然对照,独具京腔飒飒的风味。他的人物,无不是凡常百姓,生活中人,一如街坊的偶遇。他的一系列成双配对的双人肖像,特别有那种风尘伴侣的韵味,漫写中调着京腔般的幽默。他笔下的大师,均是可亲可爱的熟人,白石老人如邻家老者;宾虹先生,素影纤纤;林风眠先生,虽经过素描肖像的推敲,最后还是画就两袖清风、一蓑风雨的老人。画中的人物无不镶嵌着入彩入神的情味。戴士和先生的京味,是有形象锋芒的京味,又是透着人文关怀和温情的京味。
母与子(油画)30.5×30.5cm 1985年 /戴士和
戴士和的油画,造型简洁,色彩明快。这构成了他的绘画语言的底色。他的用笔有一种决然的明快,他的色彩却发出强烈的共鸣,有着一种火的风味。为了让这种风味跃动起来,他笔下的器物风景、行姿动势都经过一番形思的。这种形的用思,信手拈来,或简约,或平面化,却总有一种心手如一的快意。他的形甚至有许多留白和些许轮廓线,来引出画面的核心,培植绘画的写意。往往在这些交汇之处,最见艺者匠心。在这时,他是亦狂亦侠亦温文,贯注京侠般快意风采。于不经意处为意,于万不得已时见出自身。这是他油画写意的真风采。
惠安行(油画)150×500cm 2016年 /戴士和
我刚才说到,戴士和的油画中有一种火的风味。这种火不是一般的“热”的对象物,而是改变万事万物的创造和灵魂,它让我们揣想生命与敬仰、与纯洁、与涅槃重生的诸般关系。它存持着活的激情,正是拥有这种激情,戴士和很早就以语言的敬重与自觉,来展开绘画语言学、材料学的研究;也正是拥有这种激情,他将一些信札文件和小速写本像绘画珍品一般保存;也正是拥着这种激情,他的绘画中始终藏着一种烛火一般的诗意形象,一种燃烧的炙热和余温,一种普通人们轻声慰藉着的、藏在冬日灰烬下的暗火似的心。
风一程 雨一程(油画)80×180cm 2022年 /戴士和
我想,这正是他的画展命名“三伏天”的用意,也是他的这个展感动我们的真正的艺心。
春到圭山(油画)120×120cm 2012年 /戴士和
林风眠(油画)180×60cm 2022年 /戴士和
一摞速写本(油画)80×60cm 2017年 /戴士和
画家夫妇(油画)100×81cm 2016年 /戴士和
相关链接:
8月9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刘海粟美术馆主办,上海鸿一美术馆承办的“三伏天—戴士和油画作品与文献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戴士和艺术生涯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更在油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创新、画文化的人文表达深化等层面,为当代艺术界带来启迪。
戴士和
1948年生于北京。先后学习绘画于北京景山少年宫、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央美院以及彼得堡列宾美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造型学院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等。作品于2008年、201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并先后在英国、俄罗斯等多国多地举办个展及展出作品。出版有《画布上的创造》《写意油画教学》《苹果落地》等专著。‘
’
责任编辑:张月霞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