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5年第五期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当历史的烽烟化作民族精神的基因密码,艺术便成为唤醒集体记忆的永恒载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以近400件艺术精品的磅礴交响,将14载血火抗争的壮阔史诗,熔铸为震撼人心的视觉丰碑。
在太行山上(油画)300×230cm 2022—2025年 /沈尧伊
展览汇聚全国300余位老中青艺术家倾注心血的作品,其中更有李苦禅、吴作人、王式廓、张松鹤、力群、武石、罗工柳、彦涵、李斛、戴泽、王盛烈、修军、马改户、邓澍、詹建俊、肖峰、宋韧、靳尚谊、刘勃舒、沈尧伊等名家大师之作,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展览分为四大板块,构建起多维认知谱系:第一板块“民族脊梁”,以经典力作铸就信仰丰碑,用艺术本体语言诠释历史选择的内在逻辑,昭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第二板块“众志成城”,以人民视角展开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在平凡伟力的艺术升华中见证民心所向的磅礴力量。第三板块“得道多助”,以人类视野打破历史孤岛,在国际同盟的艺术叙事中彰显正义事业的全球维度。第四板块“维护和平”,以未来之思凝望历史深处,将战争反思转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觉。
烽火燎原(国画)370×215cm 2025年 /刘万鸣
本次展览的价值,在于以视觉思辨重构历史认知,通过艺术符号的创造性转化,揭示出抗战胜利的深层逻辑,那就是在民族存亡的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如砥柱擎天,凝聚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钢铁意志。而艺术家以敬仰之心展现历史,用笔墨刀塑重构精神现场,通过形式语言的当代转化,将抗战精神升华为具有永恒价值的审美范式,在具象与抽象的交融中完成对英雄史诗的美学重塑。
火线上的姐妹(国画)108×125cm 1984年 /杨力舟、王迎春合作
80年后的今天,当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此展以艺术的名义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从不被苦难定义,而是在淬炼中锻造出面向未来的精神坐标。这既是对抗战美术传统的当代续写,更是对民族精神谱系的创造性传承。展厅里的每一道笔触都是穿越时空的星火,它们照亮的不仅是历史的来路,更是文明的去程——那里有对正义的坚守、对和平的珍视、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永恒追求。愿这束由艺术点燃的精神之火,继续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辉映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此文系展览前言,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
怒 放(国画)180×180cm 2025年 /乔宜男
黄河艄公(国画)200×135cm 1983年 /杨晓阳
铭史册页图(国画)212×160cm 2025年 /田黎明
芦林突击(国画)73.5×48cm 1985年 /武 石
晨 晖(国画)240×200cm 2025年 /孔 紫
东江纵队(雕塑)150×90×50cm 2015年 /许鸿飞
小八路(油画)80×116cm 2025年 /肖 峰、宋 韧 合作
保卫延安 保卫河防(国画)191×174cm 2025年 /耿 齐
红色太行(国画)248×123cm 2025年 /龙 瑞
万众一心(国画)326×192cm 2025年 /高 毅
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国画)236×125cm 2025年 /赵 卫
延安风光(版画)23.5×26.5cm 1943年 /修 军
跬步江山即寥阔(国画)240×200cm 2022年 /董 雷
长城万里 江山永铸(国画)244×194cm 2025年 /卢禹舜
责任编辑:张月霞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