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内蒙古鄂尔多斯:非遗进课堂 文化共传承
人民政协网鄂尔多斯10月15日电(记者 齐波)起稿、掐丝、调沙、点蓝……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一小学掐丝珐琅社团教室,学生们正在按照老师的讲解步骤,开始自己的掐丝珐琅非遗体验之旅。看似普通的金丝,在一番弯折处理后,构成了一个个精巧细致的图案,搭配色彩鲜艳的釉料,呈现出国画意境美的同时,还展现出别致的立体艺术效果。
图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一小学的学生在创作掐丝珐琅画。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各地积极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鉴赏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制作掐丝画不仅能提高孩子们运用点、线等色彩和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国非遗的热爱。”掐丝珐琅社团教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将美妙的创意付
图为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的学生在创作毡绣作品。
除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掐丝珐琅画,作为鄂尔多斯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毡绣同样走进校园、走进课间,让文化传承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的毡绣社团课教室里挤满了学生,学生们以毡为纸、以针为笔、以彩色羊毛为颜料,在方寸之间挥洒奇思妙想。
图为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的学生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主题
如今,在鄂尔多斯的校园里,非遗课堂已成为传承非遗的生动载体。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承中建立文化认同。它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在少年们心中架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