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舌尖上的同心圆

2025年10月16日 11:19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是最接近老百姓日常生活、最深入人心、维系人情的纽带和载体之一。不久前,我有幸来到新设立的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镇多饶嘎目进行调研学习。在多饶嘎目,我被这里独特的“餐桌”所吸引——不仅有代代相传的传统藏族饮食,更映照出民族团结进步的健康底色,它以一种最朴素、最日常的方式,生动展现出传统民族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的交融与新生。

图片4

图片5

多饶嘎目位于康定市西北的塔公镇东南,那里生活着半农半牧的藏族群众。夏季,他们在草原上搭起帐篷,与牦牛和羊群为伴;冬季,他们则回到山谷的房子里围炉欢歌。这种顺应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孕育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早上,一碗香浓的酥油茶,配上质朴而厚重的糌粑或是藏式奶酪和小麦粑粑,共同构成了一顿朴实却充满能量的早餐。牦牛是多饶嘎目餐桌上肉食和奶制品的主要来源,在传统的晚餐中,各种肉类与蔬菜一同烹制成面片或面条,荤素搭配,美味又营养。

然而,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多饶嘎目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速食文化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当地孩子们开始接触甜面包、碳酸饮料、辣条、方便面……蛀牙、超重等相关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面对这一挑战,多饶嘎目的人们没有固守旧俗,也没有全部迎合,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智慧,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多饶嘎目的健康饮食倡导者们开始致力于推广民族传统食材、食品和草药,将传统食材与现代营养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健康标准的菜肴。比如,将糌粑与新鲜水果、坚果等搭配,制作成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健康早餐;将牦牛肉与当地特产野生天麻、人参果、藜麦、松茸、白菌等一同烹饪;把豌豆尖、龙爪菜、嫩桑叶、嫩瓜尖儿焯水凉调,营造简单的味觉层次,再辅以一碗热气腾腾的黑青稞面条;或是单把土豆、南瓜、红薯这些蔬菜简单清水一煮,剥皮吃也别有风味。餐后,一颗清脆的青苹果配上一杯清甜的高原俄色茶,不仅丰富了口感,也大大增加了维生素的摄入,这既是对民族饮食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民族饮食的守正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图片6

360截图20251021132548029

图为多饶嘎目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会中心内的餐厅和部分融合菜品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饮食智慧不仅仅停留在餐桌上,还通过当地学校的德育教育、健康教育深入到了孩子们的心中。多饶嘎目的教育实践者用最质朴、最生动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让孩子们理解食物的真正意义。此外,多饶嘎目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中心还将制作健康饮食的技能以中小学劳动教育、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进一步传授并推广给当地广大民众,让健康饮食的理念惠及民族地区。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为多饶嘎目木雅文化艺术博览中心开展制作健康饮食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从古老的糍粑到新式的“融合菜”,从藏族的酥油茶到卷着人参果和藜麦的春卷,中华饮食的广博与深邃,在这样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生生不息,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当健康理念融入民族地区的餐桌,当文化自信滋养民族精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健康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种饮食上的融合与进步,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民族团结进步最生动的实践。

(作者马轶伦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讲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