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让文化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年10月16日 11:2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

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山东省的民族工作也具有典型性:作为少数民族散居省份,深度交融互嵌特色鲜明。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耕人文沃土,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推动以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了一系列成熟的文旅品牌。

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通过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发扬“三孔”文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构建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平台,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文旅品牌创建、红色文化活化传承等方面下功夫,让红色基因融入各民族群众血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

2023年年初,山东省将国家民委打造的“道中华”国际传播品牌与旅游促“三交”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推出“道中华·齐鲁行”品牌,重点围绕泰山、孔子、黄河、鲁班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截至2024年5月,共打造体验线路107条,建成体验基地119处,参与体验近200万人次,以高质量文旅品牌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通过推进“红石榴”民族工作系列品牌创建,山东创新推出“党建引领、宣传教育、服务保障、文化交流、信息管理、沟通联络”的“六位一体”服务管理模式。在基层社区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持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聚人心,以交流促团结。目前,山东共打造“红石榴”社区503个、学校521所、企业183个、主题公园310处。不断提升“红石榴”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以随处可见的基层文化服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笔者调研发现,山东以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受到各族群众的广泛支持,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项部署,认为特色文旅品牌建设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群众普遍认可基层文化服务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积极作用。

笔者也发现,目前在通过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如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各方力量有待整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部分文旅品牌特色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群众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基层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为此建议:

一、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明确部门职责,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健全量化考核指标,成立评估小组定期评估工作效果,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升。

二、 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以科技赋能做好文化产品宣传、展示工作,支持科研机构与景区、社区合作深化文化研究,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文化产品,持续提升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重要作用,实现精准营销和互动体验。

三、 主动延伸文旅产业融合触角,做好品牌建设顶层设计,突出本地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积累品牌厚度,发展博物馆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形式,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此外,还要完善基层文化自治体系,注重提升工作人员的文化胜任力。培育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搭建多元共建模式提升文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民族村(社区)文化治理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协同能力,持续促进社区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作者陈方政系山东警察学院讲师,赵玉洁系山东法官培训学院讲师)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