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记者观察 | 轻装出行,“租赁式旅游”成年轻游客新宠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一股以“只租不买”为特征的“租赁式旅游”悄然兴起,成为年轻游客的新宠。从租一台大疆Pocket3记录沿途风景,到租一套旅游目的地特色服饰打卡拍照,再到租房车替代传统酒店住宿,这种“即用即还、体验优先”的出行模式,正为旅游市场带来一股新气象。
以前,出行前的装备采购是旅行必不可少的环节。相机、行李箱必须到位,“OOTD”(每日穿搭)必须出片,仪式感拉满的背后,是旅途的疲惫和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如今,随着共享经济热潮兴起和消费观念升级,“使用而非占有”的轻量化出行理念开始在旅游领域生根发芽。
在社交平台上,“租赁旅行清单”正成为越来越多旅游攻略的标配。有博主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花费不到300元,就能在当地租到10套风格各异的服装,且配饰齐全,省去搭配烦恼。“一个背包就能出发,每天几十块钱就能体验不同风格的旅拍,这种轻松是传统旅行无法给予的。”这位博主的感受,道出了许多“租赁党”的心声。
这股“愿为一次性极致体验付费,拒绝闲置资产长期持有”的风潮,反映出了年轻一代对旅游本质的重新思考。在他们看来,租赁模式不仅降低了高品质旅行的门槛,更让摄影器材、特色服装、露营设备等资源得以高效流转,实现了“随用随取”。
更值得关注的是,租赁式旅游正在催生新的产业生态。在西安、成都、厦门等热门旅游城市,面向游客的时装租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提供从汉服到现代潮流的多元选择,并衍生出租车、租相机等配套服务。汽车租赁平台节日期间订单量爆增,摄影器材租赁平台推出“异地归还”服务。这一新型消费模式,不仅丰富了旅游供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对旅游业而言,这场变化意味着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型。各地文旅部门负责人和景区管理者开始意识到,除了景点本身,配套服务的创新同样重要。以景德镇为例,不少民宿推出“住宿﹢陶艺﹢烧制”一站式体验,让游客在入住期间深度感受瓷都文化,擦亮“瓷都”品牌。商家逐渐认识到,游客追求的已不仅是住宿,而是完整的文化沉浸。
从更深层次看,租赁式旅游的兴起,反映了年轻人消费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他们不再盲目追求物质占有,而是更看重体验品质与资源利用效率。这种“轻资产”出行方式,既契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体现出新时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生活方式的追求。
当然,新业态的发展也伴随着挑战。租赁物品的卫生安全、设备维护、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亟待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监管措施的跟进和行业标准的建立,租赁式旅游必将迎来更规范的发展。
当旅行摆脱物质的负累,体验本身才更加纯粹。在物质丰裕的时代,学会适度拥有、充分体验,或许是这个假期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旅游产业的未来,也正在这场“轻装上阵”的实践中,展现出充满活力的新面貌。(本报记者 洪琳)
编辑:董雨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