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政协智慧
以实干实绩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重庆市政协书写助力“十四五”规划实施亮眼答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关键之年。
回望这五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2021年至2024年,重庆经济年均增长5.7%,成为中西部首个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等进展符合预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13项指标进展超出预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五年,重庆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努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打造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重要理念的范例城市;努力实现高效能治理,积极贡献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庆方案……尤其令巴渝儿女振奋鼓舞的是,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重庆新的时代使命、新的战略定位,掀开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崭新篇章。
牢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前行。近年来,重庆市政协坚持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大局中谋划推进工作,着力丰富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协商民主实践,倾情书写助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履职新答卷。
高质量协商助力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谈的都是真问题,提的都是金点子!”2023年5月16日,市政协六届三次常委会会议“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委员建议。
20个调研子课题、56次调研、75条意见建议,成果在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充分体现……这是新一届重庆市政协首次常委会会议协商,充分凸显了“专”“精”“深”特色,成效可圈可点。
如何持续助力擦亮“制造强市”金名片?2024年,市政协组织委员视察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情况,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和中医药振兴发展等开展专题协商,提出的引育龙头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等建议被纳入全市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今年以来,围绕“突出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市政协接续开展全会联组讨论和重点调研,提出的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先行城市等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并转化为工作举措。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样是重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2024年3月至7月,市政协围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组成重大课题调研组开展深入调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市政协党组报送的调研报告作出肯定性批示,并交办相关负责人研究吸纳。调研提出的健全产业发展与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等建议,被纳入了市委有关改革文件。
高水平建言助力高水平开放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重庆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市政协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持续为加快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集智聚力。
2023年9月,市政协常委会会议聚焦“高质量打造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展专题协商,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道”畅其行、“物”优其流鼓与呼。在此前,市政协组织委员们围绕这一主题共开展了44次调研,涉及点位118个,参与委员400余人次。大家一致认为,要聚焦短板弱项,立足功能定位,在发挥运营中心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合作空间、贸易产业融合、加快创新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重庆海关等8个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将把委员们的建议迅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
“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重庆改革奋进,步履不停。
2024年,市政协听取“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进展情况通报,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化解和改革转型专题调研,提出的加大资产盘活指导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建议得到市委重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性调研和招商引资监督性视察,所提建议转化为部门整改举措,为改善全市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市政协又组织开展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专题调研,从政务服务供给、经营主体公平保障、法治保障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近30条意见建议,持续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高品质服务助力高品质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每每念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句亲切叮咛,社区干群心中依然暖流洋溢。
这五年,重庆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重要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在市政协近年来的重点履职活动表中,聚焦民生关切的协商、通报、视察、调研主题也占据了大量篇幅,所提的许多意见建议被有关部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政策举措。
“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我市养老服务行业”……2024年11月,市政协召开“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围绕推动办成办好民生实事献计献策,共收集了110位政协委员的126条民生建议。
“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如何让幸福“出圈”?今年6月,市政协党组和主席班子成员集体视察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情况。大家深入社区夜校、图书馆、食堂认真调研,提出针对性建议,随同的市政协委员也立足自身工作实践和重点关注领域,在座谈协商中畅所欲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新武率11个市级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会认真听取意见,对大家的建议表示感谢。
环境也是可感可及的民生。2024年6月,市政协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美丽重庆建设”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围绕城市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低碳园区建设、尾矿库生态治理与修复、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主题建言献策;今年伊始,市政协又将助力重庆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纳入年度重点履职工作,提出了对接国家战略,加强能源跨域协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低碳产业集群;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强化绿色风尚引领;加大科技金融支撑,构建社会协同机制等建议,为描绘美丽重庆高品质生活新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效能履职助力高效能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重庆以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在全国率先建成投用市域一体建设、两级管理、三级贯通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市政协持续关注全面推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时代市域社会文明治理实践、平安重庆法治重庆建设等内容,组织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民主监督、视察调研等活动,以高效能履职助力高效能治理。
“加强地下管线数据普查、梳理和治理”“提升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优化City Walk步行系统”“加强韧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联组讨论现场,委员们围绕“提升主城都市区功能品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展开热烈探讨,紧扣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目标出谋划策。
聚焦安全隐患排查,市政协组织市、区县政协委员1100余人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项民主监督,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市安委办细化88项具体整改任务清单,推动市级多部门及相关区县建立协同共治长效工作机制。而就在前不久,聚焦如何将新兴领域发展优势转化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优势,市政协党组报送的《推动新兴领域治理与“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调研报告》也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探索新重庆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主题开展联组讨论,会后,市政协将这一议题作为年度首个重大课题,由市政协主席程丽华牵头,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国家级智库合作深化调研,撰写报送多条意见建议,为重庆市制定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计划”提供了参考。
今年,市政协又紧扣“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开展专题调研,从聚焦圈层协同、强化功能定位、加强市域统筹、深化融合改革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治理一体化惠及城乡,奋力谱写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凌云)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