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政协智慧

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政”能量

——四川省政协以高质效协商建言助推“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

2025年10月18日 09:0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四川要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锻长板、补短板,努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工业不仅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更是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先锋。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中共四川省委迅速作出安排部署,“要坚持工业兴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以工业为主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几年来,省政协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以“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持续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制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划,助力规划落地落实,政协履职贡献率不断提升。

10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就“十四五”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晒出了一份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的亮眼成绩单——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组织开展17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楼”,已稳稳矗立在巴蜀大地上。

翻开近几年的《四川政协年鉴》,省政协委员们坚持“坚决维护核心、倾力服务中心、恪守为民初心、广泛凝聚人心”总体工作思路,聚焦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在助力优势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高质量履职的身影跃然纸上。

助力优势产业提质倍增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产业,既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也是四川构建以工业为主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

如何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第一支柱产业和第一个万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省政协连续多年组织委员围绕“建设世界级先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题展开调研、协商。委员们提出,要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努力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多措并举推进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委员们还提出了根据川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按照“研发﹢制造”“硬件﹢软件”的思路,推动成都研发优势与重庆制造优势互补,成都高端软件优势与重庆工业机器人优势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格局的建议……相关专题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为相关政策出台提供了重要参考。截至2024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853亿元,同比增长6.9%,规模居中西部第一。

四川是水能大省,也是“西电东送”大省。“双碳”背景下,四川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为国家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挥更大作用?委员们深入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积极调研、协商,通过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为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富民优势持续鼓与呼——委员们围绕“加快推进我省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建设”开展调研,形成的报告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部分意见建议被纳入《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委员们提交的多件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高质量办理。如今,四川已按照国家“十四五”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建设要求,规划建设了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流域4个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2亿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87.4%。

助力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重大任务。2023年,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值得关注的是,在省委全会召开前,省政协召开了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委员们纷纷围绕“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主题,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智造”“四川创造”转型建言献策。王建明、何明俊等委员认为,要强化顶层设计,将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纳入全省重大发展战略,以“路线图﹢清单制﹢责任制”推进创建世界一流产业;针对重点行业建立省级产业协作信息平台,促进相关产业在网络空间集聚,实现产业链上的合作发展;构建跨区域的产业规划协同、资源要素协同、生产组织协同的高效率产业生态体系,构建部门协同、专家参与的服务体系……会后,省政协提交的专题报告得到了省委书记、省长的肯定性批示,17条建议被吸纳进省委全会《决定》。

为更好助力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委员们紧紧围绕绿色制造、产业创新、建圈强链、开放合作等方面履职尽责,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鹏等委员提交的相关提案被吸纳进《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试行)》,并完善形成了《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2025年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超过1万家工业企业运用该体系进行评估诊断,有效帮助企业明确转型目标并动态调整策略。同时,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绿色、低碳、安全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

助力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内部存在有机联系、功能互补的复杂生态体系。在委员们的倾情助力下,四川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2022年,在省政协召开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专题协商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委员们针对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方面的问题和短板积极建言献策,为四川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贡献了政协智慧。2023年,在省政协的精心组织下,委员们围绕“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分别赴成都、遂宁、泸州等6市视察,并赴河南郑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的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助力四川服务业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2024年,委员们围绕进一步助推制造业“智改数转”、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等主题开展调研协商,为促进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全面转型,产业链延伸、价值链跃升,农业生产“三链”(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同构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如今,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工业主导作用显著增强——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3个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构建了17条重点产业链,形成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布局25条新赛道,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22.6%。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培育1819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1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194个中试平台(含16个国家培育平台)。智能绿色转型加速升级——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30%;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在全国率先启动零碳工业园区试点,累计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745家、绿色工业园区1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园区数量均居西部第一……

“近年来,省政协始终鲜明履职贡献率导向,把助力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作为重大履职任务。这契合的是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践行的是政协做好‘四个凝聚’工作的使命职责。”谈及这几年的工作感受,省政协主席田向利深有感触。她表示,今年是“十五五”蓄势之年,省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川“十五五”时期发展形势任务,进一步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持续深化“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在服务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推动科技产业创新突破、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激发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上建言助力,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注入更多“政”能量。

(本报记者 韩冬)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