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一战线>民族宗教
传承史诗《玛纳斯》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作为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代口耳相传的英雄史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玛纳斯》以恢宏的叙事结构、鲜活立体的英雄群像,构建起中华民族英雄文化的重要谱系。在文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玛纳斯》英雄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既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应有之义,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玛纳斯》以玛纳斯家族八代英雄的征战历程为主线,塑造了一批兼具神性特质与人性温度的英雄形象。主人公玛纳斯年少时便立下“让所有穷苦民众都过上好日子”的志向,率领民众抵御外侮、开拓家园,其“身先士卒而不避锋刃,护佑民众而不畏艰险”的担当品格,成为史诗最具感染力的精神标识。
《玛纳斯》所彰显的英雄主义并非孤胆英雄的个人独奏,而是集体精神的共鸣合唱。其中玛纳斯与各民族盟友守望相助的情节设定,更是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基因。这种精神基因既是柯尔克孜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玛纳斯》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指出“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指引下,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为《玛纳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玛纳斯》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该条例明确《玛纳斯》非遗的保护范围,涵盖以柯尔克孜族英雄玛纳斯故事为核心内容的韵文史诗,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实物载体与传承场所等;细化保护措施,覆盖调查、认定、记录、整理、建档、保存、研究、传播、传承、发展、弘扬等全流程;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对人才培养体系、经费保障渠道、传承场所建设、传承活动支持、文旅融合路径等作出具体规定,为《玛纳斯》活态传承筑牢制度根基。
在传承载体创新方面,数字化技术有效突破了史诗传播的时空限制。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玛纳斯史诗保护研究中心通过构建史诗语音数据库、开发虚拟演唱场景,使“玛纳斯其”(史诗说唱艺人)的精湛技艺得到系统性永久保存,年轻受众可通过数字平台直观感受英雄叙事的文化魅力。在传承群体培育方面,第四届“居素普·玛玛依杯”玛纳斯其演唱大赛吸引老、中、青三代传承人参与,其中“00后”传承人主动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史诗说唱,让英雄故事在年轻群体中引发情感共鸣。这种“传统技艺﹢数字技术”“老一辈传承人﹢新生代力量”的传承模式,正是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方针的生动践行。
更为重要的是,《玛纳斯》传承实践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玛纳斯史诗大剧院,各民族观众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英雄史诗;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将《玛纳斯》研究内容纳入民族文化课程体系,推动英雄精神跨民族传播。这些传承场景生动诠释了“非遗让民族团结从‘有形’走向‘有感’”的深刻内涵,为各民族文化交融搭建了重要平台。
《玛纳斯》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以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为例,克州以这一节庆为平台,将史诗传承与文旅融合深度结合,打造“玛纳斯文化旅游带”,既实现了文化资源向富民产业的转化,又让英雄精神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完全契合国家“推动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政策要求。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期间,《玛纳斯》作为新疆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宝,获得了更广泛关注。在庆典系列活动中,《玛纳斯》说唱表演、主题展览等展示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部史诗的文化魅力,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进一步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玛纳斯》的传承实践具有重要示范价值。这一实践充分证明,非遗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存,更是对其精神内核的提炼与激活。通过深入挖掘英雄主义精神蕴含的团结基因、爱国情怀与奋斗品格,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通过构建“共研、共建、共享”的传承体系,能够推动各民族在文化认同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玛纳斯》,有助于让千年史诗在新时代焕发出凝心聚力的磅礴伟力。
从叶尔羌河畔的史诗说唱传承到全国性文化研讨活动,从传统纸质记录到现代数字传播,《玛纳斯》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非遗保护不断深化、文化自信持续增强的今天,这部伟大史诗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必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纽带,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编辑:孙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