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穿越苗乡侗寨的温暖守护
——“母亲健康快车”贵州公益行纪实
人民政协网10月24日电(记者 赵莹莹)“自2013年至今,中国建设银行已向贵州捐赠44辆‘母亲健康快车’,总价值近550万元。”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熊烨感慨道,这些穿梭在苗乡侗寨的车辆,是孕产妇的“生命摆渡车”,是乡村妇女的“移动健康驿站”,更承载着提升欠发达地区妇女健康水平的使命,在山路上写下一曲曲温暖的公益赞歌。

疾驰的生命守护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夜色如墨,凌晨两点的丹寨县盘山公路上,强光刺破浓雾,一辆白色的“母亲健康快车”正全速前行。
车厢内,护士紧攥着孕妇小慧的手,轻声传递着安抚的力量,医生则目不转睛地监测着产妇体征。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只为守护一个即将降临的新生命。
这样的紧急奔赴,在黔贵大地已上演无数次。丹寨县龙泉镇良山村村民小伍至今难忘,2022年深秋的那个清晨,突发险情的她正是被“母亲健康快车”及时送往医院,在胎心不稳的危急时刻,为剖宫产手术抢下了关键时间,让孩子平安降生。
对于承担着全县17万名群众及邻县部分诊疗任务的丹寨县人民医院而言,2020年中国建设银行捐赠的这辆“母亲健康快车”,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流动诊室”。截至2023年,这辆车已穿梭山路185次,在无数个晨曦与夜幕中,架起连接偏远村寨与生命希望的桥梁。
贵州群山连绵,曾几何时,层叠的山峦成为阻隔生命保障的天堑。对当地妇女来说,一次普通的分娩,都可能因山路迢迢变成与死神的博弈。2003年,“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启动,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改变。那抹纯净的白色在千峦万嶂间穿梭,将健康守护送到妇女群众身边。
“项目启动至今,已向30个省(区、市)捐赠车辆3300余辆,惠及妇女及其家庭超8300万人次。”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南静介绍,这些车辆不仅承担急救转运重任,更提供义诊咨询、健康教育、“两癌”筛查等全方位健康服务,成为守护妇女健康的重要力量。
在这场跨越二十余年的公益接力中,中国建设银行始终是坚定的同行者。自2011年投身项目以来,该行已持续奉献14载。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4年,建行累计捐赠“母亲健康快车”612 辆,投入资金超9300万元,直接惠及720余万人次。2025年,再次出资800万元为贵州、西藏、甘肃等12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购置42辆新车,让健康守护的网络持续延伸。
流动的健康课堂
在贵州的群山之间,每一次“母亲健康快车”的出发,都是一场带着郑重托付的奔赴。车轮碾过云雾缭绕的山路,穿过层层叠叠的梯田,抵达散落山间的村寨,将平安与希望送到妇女群众身边。
山形未改,路况已新。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苗乡侗寨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坑洼泥泞的小道,如今已变成宽阔平坦的公路;曾经阻碍医疗服务延伸的地理壁垒,正被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逐一打破。这些民生领域的显著改善,为“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在贵州的深入开展,铺就了更加通畅的道路。
时光回溯,“母亲健康快车”最初的使命,更多是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而如今,它的服务早已超越单一的急救转运,成为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乡村的“移动载体”。
车上配备的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等先进设备,让常见疾病筛查、健康咨询等服务得以在村寨落地;医护人员的脚步,跟着车轮走进一个个村庄,将健康守护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这辆白色的车子,如同坚固的“健康堡垒”,为乡村妇女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2025年9月25日清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被一层朦胧雾气笼罩。在三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埔医院)门前,一辆“母亲健康快车”已悄然启动,即将开启当天的义诊行程。
作为承担着6个行政村、13个社区共7.8万名群众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该中心正依托“母亲健康快车”,让健康服务覆盖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尧麓村聚居着水族、苗族、布依族群众,凤羽街道下辖的城南、交向、三郎等社区,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这些多民族共居的地方,“母亲健康快车”带来的义诊活动,总能吸引不少妇女前来。她们从家中走出,在义诊台前有序排队,依次接受血压测量、血糖检测与健康检查。医护人员一边细致地为她们检查身体,一边发放健康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保健知识,将健康的种子悄悄播撒在大家心中。
“过去,村里妇女身体不舒服,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往往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三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里满是感慨,“‘母亲健康快车’的重要使命,就是把‘预防’的理念传递出去。通过一次次进村巡诊,我们慢慢改变着妇女们‘有病才就医’的旧观念,让‘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此刻,“母亲健康快车”守护的,不仅是当下的安康,更是长远的幸福。它像一座流动的“健康课堂”,既普及着实用的健康知识,也见证着当地妇女的成长——从过去面对身体检查时的羞涩避讳,到如今主动向医生咨询健康问题的从容大方。这辆车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医疗服务本身,它在日常的点滴守护中照见美好,也教会人们以更健康的方式拥抱生活。
温暖的守护回响
淅淅沥沥的秋雨洒落黔东南大地。“母亲健康快车”贵州公益行团队冒雨走进丹寨县龙泉镇良山村,来到村民小伍家中。
推门而入,团队成员一边关切询问小伍的生活近况,一边将慰问金递到她手中。雨滴敲打着屋檐,发出细碎的声响,却丝毫未减小伍眼中的光亮,那是对生活的期待,更是对善意的感恩。
“这辆车,是我和孩子的恩人,更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小伍的话语朴实而真挚,字句间满是藏不住的感激。如今,她正怀着第二个孩子,而依偎在身旁、眼神灵动的小男孩,正是3年前在 “母亲健康快车” 紧急护送下平安降生的 “大宝”。
曾经那场与时间赛跑的惊险往事,早已化作孩子健康成长路上最温暖的注脚,刻进这个家庭的往日时光,而这场贵州公益之行,同样在同行的中国建设银行志愿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亲眼看到我们捐赠的‘母亲健康快车’,实实在在为偏远地区妇女儿童解决难题,才真正读懂‘落地有声、惠及民生’的重量。”一位志愿者动情地说,当地妇女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品格与乐观心态,更让她深受触动。这份亲身经历,不仅让她作为建行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坚定了未来继续投身公益、践行社会责任的信念与决心。
岁月流转,一辆辆“母亲健康快车”或许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老旧,但它们所承载的生命守护使命,早已如种子般深深扎根在贵州的土地上,在岁月中静默生长、生生不息。
这些白色的车辆驶过山间,跨越的不只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将妇女群众从病痛风险带向平安希望的生命旅程。那些因车轮转动而改变的命运,那些关于救助与奉献的故事,仍在
从苗乡侗寨的山间小路,到守护妇女健康的民生战场,“母亲健康快车”以扎根乡土的质朴与坚韧,书写着中国公益的温度与力量。这份深耕基层的健康守护,不仅为中国妇女健康事业注入动能,更以独特的实践模式,为全球妇女健康事业贡献了温暖而坚实的中国答卷。
编辑:马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