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宁夏平罗织密困境儿童“关爱网”

2025年10月24日 13:59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0月24日电(记者 赵莹莹)2024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爱暖万家”公益行动在平罗县启动。该行动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支持,通过培训巾帼志愿者组建“爱心妈妈”服务队,为困境家庭提供心理关爱、生活帮助和安全保护等服务。一年多来,项目已惠及当地 300 多名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精准施策:筑牢帮扶基础

困境儿童帮扶,精准识别是关键。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家儿部负责人介绍,项目坚持问题导向,从精准识别入手,组织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对项目区困境儿童全面摸排,同时对接民政、残联、教育等部门完善信息,精准掌握需求。

项目遵循相对集中、自愿受助原则,优先帮扶低龄、低保、残疾等经济困难家庭,当地妇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其他困难类型家庭。在“爱心妈妈”招募上,明确要求年龄18岁以上,有时间、有爱心且能持续服务,优先选择有社工、教育、心理背景及医生、护士、教师等职业者,保障帮扶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通过线上招募与线下动员结合,平罗县组织起涵盖女企业家、义工、教师、警察、法官、检察官、律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群体的“爱心妈妈”们,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模式,实现日常照料与情感陪伴全覆盖。其中,89名专业师资组成志愿服务队,及时提供法律政策解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等专业支持。

截至目前,平罗县累计开展“爱心妈妈” 赋能培训50余场次,线上线下“家长课堂”180余期,入户走访、节日慰问等1300余人次,借儿童节、中秋节等节点帮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450个。

温情守护:点亮希望之光

小梓洋的故事,是“爱暖万家”项目成效的生动缩影。父亲离世、母亲失踪后,1岁的小梓洋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爱心妈妈李红梅初次见到他时,孩子怯生生地从奶奶身后探出半个脑袋,小手紧攥奶奶衣角,像含羞草般缩回奶奶背后。

多次走访陪伴后,小梓洋逐渐敞开心扉。一个周末,李红梅带孩子们去沙湖夏令营,小梓洋第一次划船、和伙伴做游戏,回程时疲惫又兴奋地靠在李红梅肩上睡着。此后,他会主动分享学校趣事、展示跳绳技巧。一次李红梅送学习用品,小梓洋突然拉住她小声喊“红梅妈妈”,虽因紧张一度停顿,但在奶奶鼓励下再次响亮呼喊,李红梅当即揽住孩子,这一刻,受伤的心灵渐渐愈合。

小雨一家也曾陷入困境。父亲早逝、母亲重病,让这个家庭濒临崩溃,母亲整夜难眠,常因小事发火,与孩子沟通困难;小雨则内向胆小,话少爱哭。“爱心妈妈”志愿者多次登门,教小雨母亲情绪管理,带她参加“家长课堂”,“孩子是镜子,你笑他就笑”的话语让她当场落泪,如今她学会发火前深呼吸、去阳台平复情绪。

志愿者韩晓洁发现小雨对田径的兴趣与天赋,全力支持她参赛。前段时间,小雨代表宁夏参加西安夏季运动会,赛后兴奋地向韩晓洁讲述过程,让韩晓洁热泪盈眶。如今,小梓洋成绩优异、懂得分享,小雨摆脱怯懦成为赛场冠军,小雨的母亲也能平和地与孩子沟通。

创新模式:凝聚治理合力

为持续推进项目,2024年以来,平罗县探索建立“妇联+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帮扶体系,在城关镇明珠社区、明月社区、雨禾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成立3个 “爱心妈妈工作室”,提供心理疏导、生活照料、教育支持、权益保护等全方位服务。

平罗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春霞介绍,项目创新采用“靶向式”发力提升帮扶精准度:“1+1”结对兜底帮扶按照“相对集中、家庭自愿、低龄优先、综合考虑经济条件”原则,确保帮扶到位;“6+N”陪护普惠关爱通过落实六项常规措施,叠加N项个性化服务,构建立体关爱网络。

同时,项目注重“浸润式”教育激活家庭内生动力:通过“线上便捷学+线下深度练”提升家庭监护能力;打造劳动体验、科学启蒙、情绪管理等“流动的筑梦课堂”,帮助孩子增强能力、建立自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赵小平将该模式概括为“混合型民生服务”,明确了其四大核心特点:回应基层群众刚性需求、实现多元协同、需大量人力投入、需稳定资金保障。正是这些特点,推动地方政府角色升级,提升治理能力。

“政府角色与职能不断转变,治理能力和视野持续提升,为专业力量和爱心力量发挥作用创造空间。”赵小平认为,该模式对基层治理意义重大,有助于形成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也能推动社会精神文化价值建设。

如今,平罗县的“爱暖万家”项目正凝聚更多社会资源,为困境儿童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关爱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传递。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