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视>资讯
白居易、苏轼都是它的“设计师”?《踏歌行》带你打卡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从一片浅海到“东方文化名湖”,西湖经历了什么?一千多年前,古人用的“自来水系统”是什么样的?古往今来,为何西湖总能令文人雅士吟咏兴叹、挥毫泼墨?苏轼为何曾在公文中给同为西湖治理者的白居易“点赞”?
10月24日20:00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探访节目《踏歌行》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五期,央视频、央视网同步播出。节目将走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带观众在细腻温婉的水墨画卷中“和诗而舞、踏歌而行”,聆听山水深处的传奇故事,领略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

白居易、苏轼都是它的“设计师”?
《踏歌行》揭秘西湖的前世今生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六大要素组成,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以文化景观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

从一片浅海到潟湖,再到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形成经历了数亿年的地质演变和古今治理者一千多年的持续创造。是谁第一个修筑防海堤坝,将西湖水变成淡水?唐代官员李泌如何开创城市“自来水系统”,将西湖与杭州城的命运紧密相连?白居易撰写的西湖治理手册藏着哪些民生智慧?苏轼把淤泥变废为宝,为西湖增添了哪些诗意景致?如今的杭州,又是如何在西湖打造出堪称“水底净化器”的“水下森林

节目还将特别打造文艺创演《踏歌·民足于水》,生动呈现西湖是如何与人们的生活互为滋养,以及为何“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一年四季皆是好景
文人偏爱西湖长达千余年
西湖的湖光山色曾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之赋诗咏颂。唐代时,白居易的《杭州回舫》第一次将“西湖”写进诗作,此后有关“西湖”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节目中,嘉宾们将围坐湖心亭,带观众细品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悠长文韵。
大文豪苏轼曾在西湖写下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晴雨变换之间西湖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在“西湖天下景”亭子里的那副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就源于对苏轼这首诗前两句的化用。通过赏读妙趣十足的叠字联以及白居易、杨万里、柳永、林逋等诗词大家的名句佳作,嘉宾们将带领观众一同步入千年诗廊,品味西湖四时景致之妙。
文人寓情于景的佳作,让西湖美名扬天下,也让西湖山水不再是单纯的风景,成了有故事、有温度和至今仍能激发人们“寄情山水”情怀的文化景观。南宋时,人们把西湖具有代表性的诗意景致总结成了“西湖十景”,演变、流传至今,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跟随节目镜头,观众将饱览“西湖十景”意趣,与苏轼以及生活在杭州的先民一同《踏歌·西湖天下景》。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解锁杭州西湖文化景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泠印社、文澜阁、岳飞庙包括位于其中的岳飞墓等珍贵的文物古迹,彰显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多元魅力,同时也承载着历久弥新的文化记忆。
文艺创演《踏歌·遇见西湖遇见爱》中,演员王丽坤将化身漫画家,邀观众走进漫画世界,邂逅西子湖畔的爱情故事,与梁山伯和祝英台、许仙和白素贞以及吴越王钱镠夫妇跨时空相见。文化解读环节,文化嘉宾李晓愚将动情讲述爱国将领岳飞“尽忠报国”的一生。

西湖有浪漫的传说、忠烈的史诗,亦有镌刻着时代发展印记的新故事。从G20杭州峰会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世界的目光不断聚焦西湖、聚焦杭州。西湖周边建设始终秉承着浓抹自然、淡妆建筑的理念,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百看不厌。本期节目将特别奉上文艺创演《踏歌·最忆是杭州》,邀观众沉浸式欣赏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夜西湖景观。
编辑:位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