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在“银发浪潮”中托起幸福“夕阳红”
——云南省政协助推养老事业发展小记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近年来,云南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耕老龄事业,截至今年8月19日,全省已累计完成696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13个(农村817个、街道196个),老年幸福食堂(助餐点)760余个;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惠及百万老年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银龄人才
在云南老龄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云南省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职能,为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时间指针拨至2023年8月,省政协和农工党中央共同主办的“同心促健康——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协商研讨会召开。这场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卫生健康、统计、人口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省政协委员、省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大家围绕主题研讨,为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把脉会诊、对症开方。参会人员纷纷感慨,省政协建言建到了需要时、议政议到了点子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提高云南省人均预期寿命、提升云南人口健康素质和健康云南建设工作质效。研讨会结束两个月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在云南举办全国预期寿命测算与分析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云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工作进行具体培训指导。作为工作的延续,该培训班为促进云南健康事业发展、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提升云南人口健康素质再添一把“猛火”。
2024年3月,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民革云南省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围绕“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保障体系”专题赴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调研。4月,“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保障体系”专题协商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现场,10位政协委员、专家等围绕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重点关注内容深入协商对话。在养老服务方面,与会人员提出“进一步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建设,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提高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智能终端设备开发和适老化改造,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等多条建议,助推解决“一老一小”难题,让民生保障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提升适老化服务质量,是保障老年人权益、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今年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黄云波、陈百炼提交了《关于以身份证替代老年人优待证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云南省适老化服务质量的提案》,该提案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之一。为推进提案办理,省民政厅邀请督办单位、提案委员、会办单位,到昆明市、曲靖市开展联合调研并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交流。经过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以身份证替代老年优待证的共识。按照计划,今年内云南省将印发通知,以身份证替代纸质版老年人优待证。与此同时,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和云南省政务数据直达系统,推进部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双向共享,力争打通身份识别与优待政策兑现的数字通道,建立以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的省级老年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优待资格等信息的动态归集与实时调用,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这件提案的办理落实成效明显,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是政协提案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
云南省政协以实际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为助力老年人安享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添砖加瓦。在省政协的持续助力下,云南养老事业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在“银发浪潮”中托起幸福“夕阳红”。(通讯员 吕金平 董荣蓉)
编辑:李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