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牡丹江市政协:提案助力危改 居民喜迁新居
斑驳的墙皮簌簌剥落,锈蚀的管道渗水不止,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寒冬时节“外面刮大风、屋里透心寒”——这曾是黑龙江牡丹江市东安区原砖厂青年楼55户居民的生活常态。这座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建筑,只是牡丹江市内四城区D级危房的一个缩影。今年,牡丹江市政协以重点提案为抓手,通过“提、督、办、评”全链条履职,助推探索危房改造创新路径,让“忧心房”变身“安心家”,为城市危房治理提供了“牡丹江样本”。
“危房改造不是简单的拆建,要先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2024年年底,牡丹江市政协组建调研组,深入城区各危房片区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当地D级危房改造面临三大“拦路虎”:资金缺口大的,单靠财政投入难以为继;群众承载力不均,部分低收入家庭担心“改不起”;方案协调难,居民诉求多元难以达成共识。
针对这些症结,市政协迅速将“城区D级危房解危置换”列为重点提案,推动市政府将其纳入2025年度民生实事,并构建起“政协领导包保+专委会跟踪+委员全程参与”的推进闭环,为危房改造按下“加速键”。市政协在提案中提出的“闲置资产变身安居房源”建议,成为破解资金瓶颈的关键。在市财政局(国资办)牵头下,全市迅速整合出1056套置换房源,让居民实现“就近选房”,免去远距离搬迁的顾虑。
更具突破性的是,提案中“危房拆除后土地综合开发”的建议被采纳——拆除危房腾出的土地,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商业地产、停车场等,净地收益专项补充置换成本,形成“拆改—利用—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为改造注入持续动能。
“提案不能‘一提了之’,跟踪督办才能确保落地见效。”市政协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委员们定期深入房源管理点、净地开发项目现场,紧盯资金使用、房源分配等关键环节,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居民的“安居账单”上。
为保障居民权益,在市政协的推动下,牡丹江创新推出“双评+定制”机制。“双评机制”让居民全程参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先公示市级备案评估机构名录,居民集体选定或公证抽签确定机构,评估结果公示在楼栋前,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优先以市场交易价定价格,杜绝暗箱操作;“量身定制”方案则根据家庭人口、经济状况等,为居民匹配最合适的置换房源,真正做到“一户一策”。
截至目前,首批整合房源已帮助21户危房居民实现新居梦,预计年底全市263户城区D级危房家庭将全部搬入新家。
如今,在牡丹江的危房改造片区,不仅居民告别了安全隐患,城市面貌也随之焕新——危房拆除后腾出的土地,部分建成“口袋公园”、社区服务中心,城市功能与颜值同步提升。这场由政协提案推动的危房改造,最终实现了居民、政府、社会三方共赢:居民圆了安居梦,政府缓解了财政压力,社会收获了更宜居的城市环境。(记者 付欣博 通讯员 王肇馗)
编辑:李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