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贵州黔西南州政协召开专题月协商
以中医药产业之兴谋康养产业之旺本报讯 近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召开“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机制 助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月协商会议,为黔西南州践行“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发展定位、推动中医药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凝聚共识、谋划路径、推动落实。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孕育了铁皮石斛、白及、天麻、薏仁等道地药材,当前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35万亩左右,年产量70万吨,已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富民强州的重要产业。但中药材产业仍存在“量大效低”难题,亟待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为此,州政协党组高度重视,明确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州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调研,走访10余家药业企业、中医院及医馆、种植基地,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品种种源薄弱、标准化偏低是制约品质稳定的关键,册亨县部分黄精种植户因使用混杂种苗,导致亩产差异达300公斤;普安县天麻种植因缺乏统一技术标准,有效成分含量波动超20%,道地优势难以发挥。”州政协委员刁东升在发言中直指品种短板。他建议依托全州21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重点建设艾纳香、石斛省级良种繁育中心,尽快完成2—3个品种的种质资源提纯复壮,确保优质种苗供应率提升至85%以上。在主产区设立“中药材技术驿站”,通过短视频平台开设“田间课堂”进行标准化种植培训。
州政协委员刘婷婷建议以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种植、生态栽培和绿色防控,提升药材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能力,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
针对品牌赋能力度不足、市场影响力不到位的问题,安龙县政协建议制定铁皮石斛、白及种植加工地方标准,建立溯源系统实现全程可追溯;设置传承工作室,整理筛选5—10个特色验方,联合药企开发康养产品,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宣传宣展,在浙粤主销区设立“安龙道地药材”窗口。
协商会上,州直相关部门现场回应委员关切。
州政协主席周舟表示,黔西南州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借鉴经验—深化融合—强化保障”的路径推进,充分借鉴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先进模式;充分发挥全州中医药道地药材、民间验方等资源优势,加快资源向康养产品转化,满足市场需求深度融合;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产业规划与协调,以兴义市为重点率先成立康养产业专门机构,为全州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王嘉琪)
编辑:李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