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吉林白城市政协助力生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白城市水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拥有“一江七河”,700余个自然湖泡,321.3万亩自然及养殖水域占全省34%,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近年来,白城市政协深入践行
“这个发言太好了,说到了渔业发展关键”。在年初召开的白城市政协七届四次全会上,一篇题为《关于促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引发了参会人员的关注。
白城渔业如何发展,如何将丰富的养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白城人思考的问题,更是政协委员在全会建言的重点。朱枫委员在发言中围绕“要拓宽养殖模式、优化品种结构”“培壮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融合”“强化品牌创建、提升品牌价值”“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细致的建议。会上,市委主要领导现场做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落实相关建议。会后,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深入研究全市渔业发展。市政协将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列为全年重点协商议题,将《关于促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建议》转为大会建
2025年7月中旬,白城市政协农业农村委牵头组建由政协委员、农业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水产交易市场、生态养殖基地、水产良种场、养殖家庭农场等12个重点点位,与企业负责人、养殖农户、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基地建设标准、运营模式创新、产品品牌打造、联农带农效益等问题,形成了《全市生态渔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9月,市政协组织召开专题协商议政会,市政府领导通报了全市生态渔业发展总体态势,委员们围绕产业堵点提出了“如何解决稻渔综合种养仅开发15%的资源闲置问题?”“怎样破解水产品加工转化率仅2.2%的困境?”“如何打造比肩‘查干湖鱼’的区域公共品牌?”
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委员关切,明确“2026年稻渔种养扩至80万亩”“年内推动大安淡水鱼交易市场试营业”“整合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塑强品牌”等具体举措。协商会最终形成“优化品种结构、延伸加工链条、推动渔旅融合”三大共识。
委员们建议,聚焦“提质”,扩大河蟹、大银鱼、小龙虾等名特优品种养殖,探索苏打盐碱地渔业“白城模式”,2025年推动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聚焦“融合”,以嫩江湾为核心串联向海、月亮泡等资源,打造“冬捕冬钓”冰雪品牌,完善吉黑蒙交易市场冷链物流,发展电商直播新业态;支持建设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县级繁育场,开展耐盐碱、抗寒性品种选育,降低苗种外购依赖度;突出“生态、有机、弱碱”核心价值,打造“白城弱碱鱼”“嫩江大闸蟹”等区域公共品牌。
从大会发言引发的关注,到田间地头的调研,再到圆桌会议的协商,白城市政协围绕“服务生态渔业发展”扎实履职,为白城打造高质量“蓝色粮仓”贡献了智慧与力量。(马建平 本报记者 高峰)
编辑:孙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