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河北保定市政府、市政协共商拉动消费好举措
打造新场景 激活新消费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河北省保定市接待游客911.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69.5亿元,人均花费762.3元,在城市外地深度游游客量全国城市排名中居第17位。这是保定市提升主城区承载能力、接待品质和消费吸引力的体现,也是赛事、节会带动的结果,凸显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如何进一步扩内需、促消费?近日,保定市政府、市政协召开联席会议,围绕“打造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升级与扩大内需协同共进”共商对策办法。市长闫继红、市政协主席李俊岭出席,市政府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同志与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及专委会主任和省市政协委员,面对面坦诚深入交流。
场景更新颖 消费更放心
听了全市消费促进工作有关情况通报后,李俊岭说,服务消费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重视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对服务消费扩容进行结构性、深层次变革。他建议,在从供给端探索国家政策如何有效落地保定的同时,从需求端探索打造适合“老中青幼”的多元消费场景,通过服务银发一族,开拓康养新蓝海;聚焦中年一代,构建情绪价值圈;围绕年轻一代,打造潮流引力场;呵护幼小一代,构建托育服务网,绘就多元、个性、充满活力的消费新场景。
“对标‘国际范、年轻态、国潮韵、烟火气’四个维度,提出‘保定富养之城’整体品牌定位。”副市长谢鹏介绍了全市“消费升级计划”,力争到2027年年底,把保定打造成为“京津冀1小时消费圈”的周末微度假目的地、国潮新品首发地、数字消费创新地和健康微养生承接地。
除了打造新场景,放心消费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市政协副主席王保辉说,要打响“放心消费在保定”品牌,通过消费者监督、技术赋能等措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有效监管市场价格,稳定消费预期,提升购物、交通、餐饮等消费体验,进一步规范消费维权受理、处置、反馈等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让游客体验到高品质消费。
氛围更暖人 体验更智能
“没有丢了老味道,反而把老保定的魂装进新玩法里,更有意思了。”“初见西大街,该新的新,该老的老,一切恰是它最好的样子。”……游客到访保定后在网上分享体验,一股暖人的氛围扑面而来。
情绪价值正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兴流量密码。市政协副主席王印松建议,在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沉浸式文旅赛道上,要将情绪营销与文旅热点活动、配套服务有效融合,提升游客的互动参与性,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通过历史文化体验、舌尖美食等,让游客记录下“属于自己的保定记忆”。
在数智化发展趋势下,旅游体验正从被动观赏向主动交互与深度沉浸转变。“可预约、有智能导览”,是游客触网感受一地旅游环境的重要体现。
“可在太行水镇、水游直隶等景区项目提供伴游、智慧导览和互动等创新服务。”市政协副主席葛长青建议,深化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增强动态交互体验,构建“文化专家+AI技术”协同创作机制,开发“保定文化专属知识图谱”。同时,推行“适老化AI+人工”双轨服务,设置“一键呼叫”语音导览按钮,改善老年游客使用体验。
“意见建议贴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副市长刘晓萌表示,要进一步优化供给、创新场景、改善环境,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火爆,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供给更丰富 特色更鲜明
“槐茂推出减盐酱菜,漕河驴肉开发驴肉酱等新品,古城香业产品入驻故宫御医药馆,牛肉罩饼、驴肉火烧等老字号登上央视,还有一些‘老字号’通过参与乡村音乐大会、马拉松等文旅赛事活动拉动了消费。”保定的“老字号”在消费升级中特色越来越鲜明。
市政协副主席宋红敏从进一步丰富“老字号”产品供给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老字号创新体验区”,策划“跟着非遗逛保定”主题线路,打造“老字号生活剧场”等,让“老字号”更好地融入商业布局、嵌入文旅路线。此外,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开发消费新模式,加强品牌传播,进而拓宽消费群体,培育发展新动能。
保定已经打造出净菜、保定驴火、冰柿等农业消费样板,副市长
“打造新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升级,既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更是谋划保定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闫继红希望政协委员将关于消费升级的思考共识,延伸融入对全市“十五五”规划的研究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多反映政策执行中的“堵点”“难点”和企业的真实感受,确保各项部署从“纸上”落到“地上”,凝聚共识、汇聚正能量,共同讲好保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编辑:孙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