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大气中国2025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最佳实践》发布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十余年成效显著

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气减少九成以上

2025年10月29日 15:19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王菡娟)10月24日,2025中国蓝天观察论坛现场发布了年度报告《大气中国2025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最佳实践》。报告显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十余年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气减少九成以上。

报告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十余年的历程为背景,聚焦城市和区域层面的治理行动,主要从联防联控、重点领域减排、智慧监管、减排场景挖掘等方面展开研究,精选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实践案例,旨在为我国更多区域和城市提供参考,以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助力迈向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本次论坛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举办,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标准引领 健康驱动”为主题。“过去十多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在国家顶层设计下,城市和区域作为落实治理行动的核心力量,为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这些地方层面的实践,同时也成为观察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与经验的重要窗口。”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代理中国区总监万薇表示,城市多元探索及区域协同治理,不仅可以改善本地及周边空气质量,也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基于此,该报告记录并分享了重点城市与区域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措施及领先实践案例,希望通过系统总结及经验分享,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支撑下一阶段的清洁空气行动。

年度报告显示,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及其成效看,自2013年实施清洁空气行动以来,我国不仅在整体上持续稳步提升空气质量推动全国PM2.5浓度水平大幅下降,还在重点区域及部分城市实现了空气质量的历史性改善。以2024年为例,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整体PM2.5年均浓度相比2013年下降59%,重污染天气减少九成以上。从成绩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来看,城市和区域的优秀做法措施及经验,体现了不同地方在应对复杂大气污染问题时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在提供互学互鉴的同时,可为全国提供丰富的经验储备。

专家表示,正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启动在即,相关梳理研究和总结推广,对于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据了解,《大气中国2025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最佳实践》精选汇编了一批典型实践案例,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海市工业源VOCs精细化治理和重型柴油车排放智慧监管、成都市近零碳施工工地试点等,侧重展现了地方在政策落地、管理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探索。

回顾梳理地方行动实践,成绩有目共睹,挑战亦不可忽视。尤其是即将进入大气污染防治新阶段之际,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要求不断提升、行动持续深入,对城市和区域而言新的机遇和挑战并重。对此,多名业内专家在报告发布现场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旸晰表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力支撑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快速改善,在新的形势下,仍面临污染天气多发等压力与挑战。结合实际,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升预报能力,实现PM2.5及其主要组分浓度的精准预报;完善减排清单,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编制相关技术文件,进一步夯实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基础;提升监管效能,在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期间通过闭环管理机制,加强措施落实情况跟踪评估;加强能力建设,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污染过程智能调控决策模型,全方位提升污染天气应对科技支撑水平。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