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聚焦困境长者需求 推动社区为老服务经验行业共享
人民政协网10月28日电(记者 赵莹莹)在全国“敬老月”的温情氛围中,由北京市民政局指导,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与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星光聚力,共助银龄——溢彩星光项目成果分享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为老服务圆桌对话”活动,10月23日在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举行。
作为“公益1+1”资助行动在为老服务领域的首个项目,“溢彩星光社区老人关爱服务项目”自2021年发起以来,已走过4年历程。项目创新采用“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支持性组织提供专业支持、社会服务机构专注服务”的“公益 1+1”模式,累计资助28家社会组织,覆盖北京及雄安新区183个社区,精准服务失能、失智、失独及“老养残”家庭等困境长者超5.5万人次。
4年实践中,项目不仅形成针对心智障碍长者照护者、失独家庭、保障房社区等不同群体的特色服务模式,更沉淀出多个实务工作指引手册。
活动现场,《看见与陪伴——老年人入户探访工作实务手册》正式发布。该手册聚焦“老养残”家庭、失独老人等六类特殊困境群体,以“群体特点+入户流程+共情话术+风险提示+工具附件”的全流程指引,破解新手社工入户服务难题。同期展示的还有《失独老人心理关爱工作手册》《高龄老人家庭照护手册》等成果,推动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共享知识产品。
谈及项目价值,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晓敬表示,溢彩星光项目是基金会从资助养老机构向支持社区养老的关键探索,未来将持续深耕,携手更多伙伴打造社区养老公益品牌。
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副主任庞庆涛认为,应对老龄化挑战需全社会协同发力,单靠政府或家庭难以完全应对。该项目形成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提供了有益范本,期待更多机构发挥专业价值,助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活动中的圆桌对话环节,政府部门、学界及一线服务机构代表围绕“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与社区为老服务”展开深度探讨。与会嘉宾结合实践,从服务需求响应、政策完善推动、治理生态构建等角度,剖析社会组织在填补养老服务空白中的独特作用。
“扎根一线探索服务空白领域,其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应在老年社会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价值。”北京协力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贾云竹提出,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社会组织应超越单纯服务提供者角色,成为社会治理的“先锋力量”。
聚焦“老养残”家庭这一特殊群体,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项目经理张弛表示,这类家庭面临“老龄+残障”双重困境,服务资源匮乏、政策碎片化问题突出。该机构通过“家长赋能+个案管理+政策倡导”策略,两年服务25户家庭,推动群体困境进入公共视野。
场外,13家受助机构联合打造的“暖心公益市集”同步开放。各机构设展提供
作为北京社区为老服务的创新实践,“溢彩星光”项目通过多元主体协同,为破解社区养老难题提供了“北京经验”。未来,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生态将持续完善,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提升注入更多活力。
编辑:马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