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茶香芬芳飘四方

——四川犍为县政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2025年10月29日 17:5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签下这单,犍为龙骨山茶今年预计出口总额将突破7000万元,算是真正敲开了东南亚市场的大门!”近日,在马来西亚易捷快迅有限公司与四川龙骨山茶业有限公司的签约仪式上,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政协常委、茶业公司负责人胡先军难掩激动。

作为“芬芳经济”创业带头人,胡先军2014年返乡流转2000余亩土地发展茶产业,如今企业不仅带动黄家山村村民年均增收1.7万元,更成为“川茶出海”的鲜活案例。而这朵茶花的绽放之路,正是犍为县政协以“同心共建”之力激活乡村绿色经济的生动缩影。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近年来,犍为县坚持推进茶叶与茉莉花、栀子花“一叶双花”协同发展,推广“犍为茉莉茶”地理标志,年综合产值超140亿元,成为全国茶饮原料集中供应区。

本届犍为县政协始终把茶产业、芬芳经济等特色产业作为履职重点,从调研种植面积萎缩、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到开展培育提升茉莉花茶加工企业对口协商;从组织茶产业发展情况视察监督,到推动解决新茶饮品牌缺位、土地要素制约难题,累计形成调研报告12篇,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问题23个。今年,县政协锚定“发展芬芳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课题,组建由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深入一线摸实情、找对策,为犍为芬芳经济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7月22日,县政协“发展芬芳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主席重点协商会议如期召开,一场围绕产业升级的“头脑风暴”热烈展开。

“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制定《犍为县芬芳作物标准化种植手册》,同时组建技术指导专班,定期下沉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县政协委员、定文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余保华结合自身专业领域,针对茉莉花、栀子花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认可。

“光有好产品还不够,得让更多人知道犍为的‘芬芳名片’!”县政协委员、文化馆馆长徐静宜则聚焦品牌推广,呼吁整合全县芬芳产业资源,打造“犍为芬芳”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芬芳经济+文旅”深度融合,让产业既有“好品质”,更有“好名气”。

两位委员的建议直指产业发展痛点,为清晰“芬芳经济”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会后,县政协整理形成了《关于发展芬芳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席会议协商建议案》,提出了“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强化人才科技赋能、推动加工智能转型、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国际市场”等18条具体举措。建议得到了县委书记徐岳泉的高度肯定,并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做大做强“两朵花”品牌,加力加劲推进“双花”绽放。

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精准落实:县农业农村局出台专项补助,带动种植规模扩大,引导43家花茶加工企业完成生产线改造升级;与5万余家新茶饮门店建立联动合作关系,推动新茶饮原料销售高速增长;县商务局联动推进加工与销售升级,推动犍城似锦供应链管理公司1亿元新茶饮加工项目落地,培育带货主播队伍,组织企业参与西博会、茶博会,助力“川茶出海”;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续办茉莉花半程马拉松、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协商成果的落地,让芬芳经济焕发新活力。

几个月来,县政协委员们也没闲着,针对栀子花产业升级瓶颈,委员们深入调研后形成社情民意《关于将栀子花纳入药食同源目录赋能新茶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省政协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

“我们将继续以‘同心共建’为抓手,把政协的智力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县政协主席冯柏清表示,县政协将继续围绕“芬芳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展开履职,助力推进茶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让犍为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黄世英)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