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治>资讯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涉老民事案件收案、结案数量均呈稳步上升态势“自2024年至2025年8月,北京法院共受理各类涉老民事案件41389件,妥善审结38287件,收案、结案数量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10月28日,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前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靳学军在北京法院涉老民事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靳学军表示,总体来看,近年来的涉老民事案件呈现出案件类型多样、权益保护范围持续扩大的特点。从案件类型来看,涉老纠纷数量较多的依次为合同类纠纷、婚姻家事类纠纷、侵权类纠纷以及特别程序类案件,其中合同类纠纷占比不断攀升。从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来看,已经从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领域,逐步扩展至养老服务、网络消费、投资理财、劳动就业等多个领域。
婚姻家庭生活中各成员主体多层次交织,人身和财产关系错综复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不断衰退,在家庭生活以及权利支配过程中易处于弱势地位,自身合法权益易遭受漠视和侵害。
此外,因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扩大,但部分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老年人人身损害事件频发。
另外,随着老年就业群体越来越多,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遭受不公平对待的问题产生的纠纷也在增多。
“老年人弱势特征明显,维权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靳学军称,部分老年人在合同缔结、投资决策等环节中,普遍存在理解能力不足、风险防范意识弱的问题,易陷入不公平条款或诈骗的陷阱;部分老年人对法律规定认识不足或存在理解障碍,导致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时有发生;而互联网技术发展成为部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导致涉老年人网络消费案件量持续攀升。
为扎实推动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靳学军建议,要严格公正司法,持续增强老龄群体的司法获得感;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扎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织密社会支持网络,助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徐艳红)
编辑:钱子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