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委员履职故事

孙姗姗:守护边疆“精神界碑”

2025年11月01日 07:4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孙姗姗

2024年10月,孙姗姗(左二)深入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群众中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孙姗姗 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从祖国边陲到首都北京,再从北京回到魂牵梦萦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22年的时光里,孙姗姗的脚步始终围绕着“家园”与“团结”两个词。

彼时,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里不同民族同学围坐一桌分享家乡美食、节假日结伴探访文化古迹的温暖画面,让她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五湖四海同学共居共学的场景,成了她日后选择回归边疆、扎根故土的初心底色。

2007年毕业后,孙姗姗回到了家乡,用实际行动在祖国边境谱写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一双腿:踏遍山乡,让“一家人”共圆小康梦

2015年初,孙姗姗到盈江县铜壁关乡担任党委副书记、乡长。铜壁关乡是边远边境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当时的贫困率高达21.59%。脚下是难行的土路,眼前是破旧的民房,而群众眼中,全是对好日子的期盼。

“中华民族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无论是民生工程推进,还是特色产业发展,抑或群众生活冷暖,孙姗姗都一一放在心上,村村寨寨都留下了她忙碌而坚定的身影。

2018年,这份努力结出了硕果:铜壁关乡贫困发生率降至1.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18%,茅草屋变成砖瓦房,泥泞路铺成水泥路,闲置土地种满了草果和坚果,昔日的落后村寨蜕变成“基础牢、产业兴、边疆稳”的边境小康村。大浪速村的景颇族村民拉着她的手说:“孙乡长,我们寨子的变化翻天覆地,像做梦一样,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

孙姗姗不仅带领各族群众走出了贫困,更以实干夯实了民族团结的根基。在她看来,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从来不是两条平行线—只有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共同富裕的愿景照进现实,民族团结才有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民心底气。这一年,她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并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以基层干部的担当,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传递边疆民族团结的声音。

一颗心:创新实践,铺就民族团结“同心路”

2019年7月,孙姗姗到盈江县委统战部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她思考着:在这片居住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56%的土地上,如何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立足这一实际,孙姗姗主动扛起示范创建责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牵头统筹全域创建行动。在落实“7﹢N进”创建要求时,她既抓实“规定动作”,又结合盈江沿边特点创新“自选动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延伸至沿边村寨、易地扶贫搬迁点及大盈江生态保护展示区,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探索出具有盈江特色的创建之路。

在孙姗姗的统筹推动与各部门、相关乡镇的协同配合下,平原镇临江家园、旧城镇五和家园等搬迁社区中,来自不同乡镇、村寨的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形成互嵌式和谐社区。2020年,盈江县成为首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1年升级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县共有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2个模范个人,80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作为省政协委员,孙姗姗还积极将基层实践转化为履职成效。在“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力度”专题协商会上,她结合德宏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作交流发言;提交《关于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的建议》等提案,为德宏州相关实施方案出台提供参考;参与州政协专题调研,牵头制定出台《盈江县贯彻落实〈德宏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实施方案〉的工作分工方案》,使盈江县成为德宏州内首个制定落实相关方案的县市……

一份情:乡音为桥,守护边疆“精神界碑”

“我是中国人,我为祖国的发展与强大深感自豪,我爱我的祖国。”在盈江的边境村寨里,这句由孙姗姗用普通话、景颇语、傣语轮番宣讲的话,成了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这是孙姗姗践行云南省政协“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即“双推”)工作要求,积极响应云南省政协“通用语言用起来”委员行动的生动起点。

盈江县中缅边境线长达214.6千米,各民族跨境而居,县内五种宗教齐全,民族、宗教、边境问题相互交织。在孙姗姗看来,守护边疆不仅要守好有形的界碑,更要守好人心这个精神界碑。

“双推”工作中“书同文、语同音”的目标,恰是破解政策“听得懂、入人心”难题的关键。作为德宏州政协“石榴红”宣讲团成员,孙姗姗深入机关、村寨、学校、宗教场所宣讲15场次。

在组织推进“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进宗教活动场所时,她依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让政策传递更精准顺畅,鼓励宗教界人士用教义教规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讲经讲道范文并融入日常讲经讲道中;创新开展“爱国爱教 正信正行”主题实践活动、开设“我国宗教中国化大讲堂”,不断增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孙姗姗还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推动《盈江民族团结进步誓词》宣誓列为节庆活动仪式,组织拍摄誓词歌宣传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声借语言的桥梁传唱到各个角落。

孙姗姗还率先深入边境村寨、宗教活动场所及各类培训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并不断总结提炼宣讲提纲,印发至各乡(镇),督促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到挂钩村寨进行宣讲,真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脱贫攻坚的田埂到民族团结的长廊,从政策宣讲的讲台到边境守护的一线,孙姗姗以脚步丈量责任,以真心凝聚民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西南边陲常开长盛,也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工作写下了“功成有我”的生动注脚。(通讯员 吕金平 徐宁)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