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 引导华侨传递好中国声音>会议新闻

以“侨”为“桥” 向世界传递好中国声音

——全国政协“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引导华侨传递好中国声音”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2025年11月08日 08:06 | 作者:本报记者 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当前,我国海外华侨华人总数6000多万,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一张张行走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名片”,更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侨务工作,鼓励广大海外侨胞“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蓝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引导华侨华人传递好中国声音,积极阐释中国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世界带来的新机遇,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1月7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会议围绕“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引导华侨传递好中国声音”主题,与会全国政协委员和侨界代表就如何把“侨”的优势转化为“桥”的实效,充分发挥侨界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最大同心圆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更好凝聚侨心侨力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外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在凝聚侨心侨力、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特别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筹备此次会议,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组织委员分别赴江苏、重庆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组织2个代表团出访4个国家,召开20多场座谈会,华侨600余人次参加。”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刘赐贵介绍,委员们在调研座谈中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发挥华侨作用,传递中国声音,需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领域资源共享库及输送平台,加强资金、政策和专业支持,积极向住在国民众展示团结奋斗的良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事业同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主席李荣灿发言表示,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应充分发挥我国智能制造优势,打通产业链条,加强国内先进制造企业与侨商侨企对接合作,构建“中国智造﹢侨商资本”出海模式,更好服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合作的深化,为文化交流铺就了更广阔的道路。我国的航运物流网络遍布“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港口,是连接华侨华人和祖国的天然桥梁纽带。

“通过深化与侨商侨企合作,共同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不断增强华侨华人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碧新在实践中深感,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华侨华人“民间桥梁”的作用,构建常态化对接机制,提供本土咨询、风险预警和资源对接等服务,推动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全国政协常委、永同昌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宗真来自澳门,作为历史上重要的侨乡和归侨聚集地,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澳门因其与葡语国家的特殊联系,使其成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可以通过教育合作,文化产业联动与民间外交,持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与认同。”张宗真建议。

创新表达方式 着力传递好中国声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新征程中,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充分用好海外侨胞力量和资源,加快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是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应有之义。

“据统计,海外华媒散布在60多国,约2000家,既要引导他们宣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又要引导他们与当地主流媒体加强横向联系,放大‘音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原署长罗照辉认为,要发挥华文媒体融通中外的优势,用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宏武根据团结支持海外侨胞传递好中国声音方面的积极探索,现场分享了做法与心得,“随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组织面向侨胞传播骨干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新媒体应用技巧、短视频制作、AI应用等培训,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提升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

传播技术的提升,需要优质内容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李岩在调研中发现,规范化、高质量的国际中文教育,尤其是具有文化承载力的优质融合出版教材是当下重要且稀缺的国际公共产品。

“因此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故事的传播,更应从课堂走进生活,从课本纸面走进移动端。”李岩建议,依托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开放高清数字资源,鼓励出版机构、游戏公司、AI企业联动合作,打造现象级应用。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同样是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徐凤芹提出,以中医药为“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海外侨胞开设中医诊所、针灸推拿馆、中药店等,使其成为展示中医药疗效的“前沿窗口”,并将其置于中华文明大背景下,阐释其背后的文化密码、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施乾平曾长期工作生活在美国。“作为侨商,每当与外国友人交流,介绍起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先进的硬件设施、配套的产业链等,都能无形中增加对方对中国的正面印象。”施乾平认为,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更好惠侨护侨,以华侨华人本身的“正面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精准赋能发力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一支有思想、有活力,既在国际社交平台上普遍活跃,又熟悉国际话语体系和全媒体传播手段的队伍。

在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看来,华裔留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稍加引导,就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群体。

“我们学校有一个‘海外新声代’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工作室,200多名来自29个国家的华裔留学生通过拍摄短视频向外宣传中国。”据徐西鹏介绍,这些多语种的视频海内外播放量已超过3.1亿。他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设立专项,支持更多高校尽快成立华裔留学生讲中国故事工作室,国际短视频赛事中增设华裔留学生赛道或单元内容,为华裔留学生搭建更多窗口,联手打造宣讲中国故事的有效平台。

而对于在海外的侨团,只有不断厚植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有感于浙江近年来在组织接待海外侨团活动中的新气象,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主席廉毅敏提出,面对海外侨团可持续发展和新生代崛起壮大带来的新形势,要持续巩固壮大海外爱国友好力量,利用国庆、阅兵等重要节庆和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等重大活动契机,进一步增进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

随着海外华裔新生代崭露头角,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如何努力弥合代际传承断层,保持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根脉接续成为现场不少委员的关注点。

“鼓励侨社团新生代回归社群,增强华人圈子归属感,同时优化国内交流体系,深化爱国爱乡引导,更多地让新生代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奋斗历程,不断增强新生代的民族自豪感。”

“海外华裔新生代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新生力量,可以通过动漫、影视、游戏和非遗等年轻人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汉语语言教育、文化教育等贯穿其中,推动华裔新生代的中华文化传承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

侨脉连四海,侨心向祖国。通过深入协商,委员们相信,以侨为桥,以声为媒,必将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紧密地融入世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


编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