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资讯

科技赋能文化出海

2025年11月10日 14:34  |  作者:赵依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磅礴之势重构国际传播新秩序。人工智能技术、视听数字技术、超高清及虚拟制作技术等,让文化创意得以更高效、更高质量地转化为视听内容;AI赋能下,精品剧集短视频、微综艺动漫等轻量化、高迭代内容实现高效能规模化生产,不仅显著降低了成本,更让国际传播的效力倍增;而AI多语种翻译的快速发展,打破国际语言和地域壁垒,推动了全球化传播进程。

当前,华语影视的国际制作水准与叙事能力显著提升,华语视听内容的全球喜爱度和影响力也显著增强。如北美Viki平台的华语内容采购量从2020年70多部激增至2023年600多部。在免费内容领域,中国剧集以40%的用户偏好度超越韩剧,成为亚洲观众的首选。微短剧出海表现同样亮眼,海外应用超300款,全球下载量逾4.7亿次。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需要我们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出海与高水平出海平台建设,以及企业科技化等。要让中华文化真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需以价值引领为内核、共情叙事为纽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视听语言,实现从“文化展示”到“价值共鸣”的跨越。

电视剧《国色芳华》便是这样一次成功的实践。该剧以牡丹为意象,聚焦盛唐美学,将园林、茶艺、中医等文化元素与文物级复刻场景有机融合,生动诠释着唐风国艺,不仅引发了全球观众的广泛共鸣,更获得一众海外媒体的深度报道,在Netflix、Viki等平台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同步热播。此外,剧集还掀起一股“中华唐文化热潮”,唐装、音乐、牡丹等相关的自发“打Call”活动,成为世界感知中国文化魅力的生动注脚。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则以另一种姿态打动了世界。它通过田园风光、扎染非遗、地道美食与温情叙事,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慢下来”的生活哲学与和而不同、知足常乐的人际智慧,为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提供了“去标签化、去刻板化”的范本,甚至被观众评价“比美剧还好看”,推动文化传播从“展示”迈向“共情”。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能够有力促进中华文化全球传播。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涵盖大视听内容创制、AI科技应用、职业人才培养、影文旅融合发展的全产业生态,打造数智化、产业化、生态化、国际化新兴大视听产业平台与新质生产力高能级平台。同时建设培养新型文化技能应用人才的产教融合基地,把学校办在产业里,把产业融入校园中,规模化培养当前紧缺的科技应用型视听产业人才。

当前,科技赋能推动文化出海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盗版问题,AI制作的内容版权确权模糊,跨国维权成本高,这无疑影响着创作动力和企业发展,需要加大盗版打击力度,制定AI虚拟制作的版权确权标准,治理虚假信息传播,保护数据安全与文化出海传播安全。又如,AI算力、算法、数据等基础底座搭建,科技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都需要大量投入,且成本高、见效慢,需要更多指导与扶持,助力文化科技融合平台及科技文化产业传播一体化的生态产业平台建设,鼓励自主出海渠道建设和全球自主版权传播网络建立。此外,要鼓励和支持中国微短剧在海外的本土化在地化制作,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传播方式,更好地培养积累海外用户,促进中国价值的有效传播。

科技变革下的视听文化发展,将推动内容制作更趋精品化、国际化,加速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进程。网文、网剧、网游“新三样”及演艺、展陈、线下娱乐、衍生商业将深度IP化,中国优质文化内容将赢得全球用户的喜爱,中国文化企业也将全方位融入全球文化传播与产业格局。我们要充满希望坚定前行、积极探索,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