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内蒙古突泉县东杜尔基镇:以共同体意识为纲 绘就民族地区幸福图景
人民政协网 11月17日内蒙古报道。(记者 田福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工作的根本遵循。内蒙古突泉县东杜尔基镇紧扣这一主线,将共同体理念融入 “三农” 发展、产业振兴、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各方面,通过强产业、惠民生、聚民心,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凝聚共识,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民族团结的坚实根基,书写了北疆大地美好生活新篇章。
依托 8000 亩明星湖打造的 4A 景区,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让各族群众共享产业红利。
产业筑基 凝聚发展合力
产业兴旺是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东杜尔基镇立足资源禀赋,以 “一村一品”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协作中拉近心距。明星湖畔,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朝鲜族与汉族群众相互扶持发展水稻种植,共同培育的 “馨霖” 大米获评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稻乡渔歌产业园的建成让产业链不断延伸,年节约加工损耗毛利润 780 万元。
东杜尔基镇立足资源禀赋,以 “一村一品”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协作中拉近心距。
红光村建成全国最大北虫草种植基地,通过 “公司 + 农户” 模式带动各族群众抱团发展,28 座合作大棚年利润超 1200 万元;东泉村 315 栋冷棚香瓜形成规模效应,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依托 8000 亩明星湖打造的 4A 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 60 万人次,带动 1800 户农户每户增收 1 万元,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让各族群众共享产业红利。
民生为本 厚植幸福底色
民生实事是凝聚民心的关键抓手。东杜尔基镇把群众 “急难愁盼” 放在心上,用实打实的举措温暖各族群众。2025 年实施道路扩面提升工程,通村公路覆盖率达 90%,完成 1129 处户厕改造回头看,5581 亩三北防护林补植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针对兴华社区 9 年未解决的用水用电难题,镇政府协调投入 170 万元完成变压器增容、线路改造和自来水工程,257 名居民彻底告别临时用电困扰。全镇医保参保率连续多年超 99%,6 个新增养老服务站、红光村垃圾裂解站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党组织牵头 + 党员示范 + 群众参与” 的网格化治理,让便民服务覆盖每一个角落。
治理聚心 筑牢团结根基
基层治理是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东杜尔基镇创新治理模式,让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弘扬 “四下基层” 作风,开设 “稻田议事会”“瓜棚议事会”,把决策会场搬到田间地头,充分尊重各族群众主人翁地位。
东杜尔基镇创新治理模式,让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深入人心。把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
政协委员在明星大集设立 “民意收集台”,每月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提出的景区升级建议推动 3 处观景平台建成、5 家民宿改造。“明星・家” 积分超市设置 40 余项积分项目,“五双” 工作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300 余场农民文艺汇演、好家风宣讲活动,让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深入人心。4 个村与吉林省兄弟乡镇签署互嵌式发展备忘录,跨区域协作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如今的东杜尔基镇,15 万亩高标准农田稳产高产,32 家农民合作社、131 个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携手并进,在民生改善中共享成果,在基层治理中凝聚合力。镇党委政府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让日子有盼头、脚下有道路、心中有温度、身上有干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体验,为完成
编辑:孙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