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张维迎:最伟大的企业家创造产业
简单地说,企业家就做两件事:第一是发现不均衡,第二是创造不均衡。从这个角度,我区分出三类企业家。
第一类企业家能够看到消费者的需求。他们不仅创造产品,也在创造产业。过去200年里,对商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这类企业家。他们创造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例如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都是这样的企业家。
第二类企业家满足市场上已经表现出来的需求,如人们喜欢吃可口的东西、喜欢经济实用的车等。如果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可以赚钱。
第三类企业家按订单生产,技术规格都是别人规定的,保质保量生产出来就行。这类企业家通常是第一类和第二类企业家的供应商,并不直接服务于消费者。
全世界第一类企业家极少,第二类、第三类企业家居多。我国第一类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必须认识到,最伟大的企业家做的事,这个市场根本没有,根本没有办法做市场调研。
与发现不均衡带来利润不一样,创新利润曲线是:一开始利润是负,随着市场扩大开始赚钱,到一定时点,模仿的人越来越多,赚钱能力就越来越小。
所以,会创新的企业家总在产品还赚大钱时,就开始投资下一个可能赚钱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持续的利润可赚。马化腾在QQ仍然高涨时推出微信,而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是替代QQ的。企业家有这种意识,就可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有一些企业在产品销售最好时满足于欣赏自己的利润,以为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结果过一段时间利润就消失了。
所有的创新最初都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但是这个想法一定与众不同。
40年前,没有人想到每个家庭和每张办公桌上都会有一台计算机,只有比尔·盖茨想到了,他创造了软件产业。
我们还可以举许多这样的例子,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奇虎360。创新是一个想法,问题是有没有办法把想法变成消费者愿意买单的东西?
做到这一点,要有敏锐的嗅觉、丰富的想象力。因为真正的创新没有模仿对象,只能靠想象。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看得比较远、比较准的。现在市场上畅销的新产品是3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同样,今天根本不敢想的东西,恰恰可能变成20年以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就是企业家要想的问题。
过去30年我们走过了西方200年走的道路。但随着西方积累的技术逐渐被利用,差距变得越来越小,后发优势也越来越小。未来只能靠创新,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市场、新的技术。这就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挑战。
我国经济增长还有巨大潜力。没有一个国家在经历工业化、城市化时有这么大的市场。200年前英国工业化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100年前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8%。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优势。过去我们利用了这个市场优势,但是利用得不充分。如果利用得好,我们仍然会有比较高的经济增长。
市场有广度和深度之分。市场广度取决于人口规模,市场深度取决于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大国市场广度很大,也可能使企业家不注意开发市场深度。中国企业家过去主要关注市场广度,我认为未来市场的深度更重要。
核心问题是,开发国内市场靠什么?靠企业家!只有企业家精神才能使国内市场潜力得到真正开发。就产业发展走向而言,能对未来做出最好判断的是企业家,不是专家、学者。真正的企业家,一定要别人跟着你,不是你跟着别人。
(本文节选自张维迎教授《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一书第三版序言。)
编辑:罗韦
关键词:企业家 市场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