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叶青:车补已经不算低

2015年01月15日 09:31 | 作者:叶青|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3年11月25日公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了车改至关重要的三句话:“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公务出行市场化社会化提供”,说明发车补的可能性。2014年7月16日下午3点整,央视公布了车补是“5813”,即局级干部每月1300元,处级干部800元,科级干部500元,地方车补标准不能超过中央机关的30%,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不能超过50%。

 

  从2014年12月起,中央机关开始“交车发补”。此次中央机关车改方案已经出现了几个足以影响地方车改推行的内容,中央车改一直在为地方车改指明方向。

 

  一是车补就是三等,局级、处级、科级,没有正副之分,这在客观上会增加车改的成本,但是事情也变得简单了,抹平了正副之间的区别。由于科级每月500元,局级每月1300元,社会上出现了“苦了科员肥了领导”的说法。我想这也不是绝对的,不妨从三个角度分析一下。第一,科员往外跑的几率会越来越少,一般性的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送,机要件有机要通信用车,这是不要科员花钱的。第二,有车的处长副处长科长开车带着科员外出开会,我想不会要科员掏钱吧,这要看这个单位的和谐度。第三,车补随级别提高,也是一种相对的合理。

 

  二是车补直接进工资条。有的地方如杭州,发市民卡,只能用于加油、修车、打的、坐公交等交通费用。现在直接进工资条,简单多了。

 

  三是有的部门明确规定,有专车的只是在职的副部级及以上的官员与退休的正部级干部,其他的包括退休的副部级干部都没有专车,但是,我还是不清楚退休的副部级干部用车如何解决?是也发车补呢?还是电话约车?如果是后者,就必须给老干部留几台车。这个问题始终不清晰,退休的副省级干部在全国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希望有一个制度上的明确规定。

 

  中央机关的车改一启动,嫌车补过低的论调又喋喋不休。其实,在目前的财政经济状况之下,车补已经不算低了,理由如下。

 

  一是《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规定:“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就是“适度”与“公务”。“适度”就是“适可而止”,不会发得很高。“公务”就是不涵盖私务交通。其中对“上下班”是算公务还是私务,都未提及。“上下班”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如果一位官员住在离办公楼较远的地方,可能发的车补还不够油钱,而另外一位住在办公楼的边上,你是不是说,住得近的官员就不应该发车补呢?所以淡化“上下班”的事情,是很明智的。

 

  二是与财经状况相吻合。中低档位的车补,要与我国的财经状况相适应。很多网民批评了官员中的“车补不够论”,因为官员的车补已经大大高于企业职工的交通补贴。老百姓可以挤公共交通,官员也可以做得到。车补中最低的是科级500元,这相当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城市低保。从今年的元旦开始,武汉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每人560元提高至580元,农村低保标准则由270元提高至320元。此次提标使江城15.16万户、251974人受益。看看这些数字,官员还说什么呢?

 

  三是地方可以上浮。按照车改方案,地方官员的车补可以比中央机关上浮30%,边远与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上浮50%。这种设计已经考虑了地方的用车成本稍高、公共交通不发达的状况。而且,为了让各级“一把手”不发出反对车改的声音,中央采取了“赎买政策”,对厅长、市长、镇长等党政一把手采用“实物保障”的方式。

 

  四是分为车改区与非车改区。我现在的车补是每月1200元,车改区就是武汉市区,离开武汉出差,就是实报实销。每一个县都可以这样画圈,以确定车改区与报销区。可以借鉴杭州的做法。交通专项经费是杭州车改的一大“发明”。涉改单位与人员向公车中心或社会机构购买重要公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大型执法公务、突发应急处置、机要文件传递等用车服务及超出车补使用区域(60公里以外、500公里以内)产生的费用,以及繁忙补贴的支出,均可在此专项经费中列支。交通专项经费由市财政安排预算,但不得超过本单位车改总额的10%,多不退少不补。所以,官员不要闭着眼睛叫“车补太少,再不出差”。何况,“过度”下乡也不是什么好的事情,特别是在节日之前。

 

  五是拼车出行降低成本。到车改区去办事,一个人去,当然只能够步行、骑车、坐公交、开车等方式任选一种。如果两个人以上,就可以拼车去,5人以内一部车,6人以上两部车。如果是去较远的非车改区出差,可以公费租车,或者用私车公用,实报实销,一事一报。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二字。

 

  六是车补为改革性补贴,不是收入。车补是要用于公务出行的。每个官员的出行可能会不均衡,这个月多,下个月少,综合起来也就大体相当了。有的官员对车补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得到的车补,不仅可以满足公务出行的需要,而且可以覆盖私务出行,甚至还可以用于车的保养维修。这在杭州厅级干部每个月2990元,温州处级干部3100元时还有可能。现在不可能了,因为现在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如果你还没有“醒”的话,那就趁早醒醒吧?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车补 地方车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