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二维码“扫墓”,不扫也罢!

2015年04月03日 09:47 | 作者:黎昕|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未来扫墓,直接扫二维码”将不再是网络段子,重庆市一陵园将二维码印到了逝者墓碑上。3月29日上午,永川区白塔园负责人介绍,为方便家属祭扫,该陵园的花坛旁、大树下将竖立铜牌,上面印着逝者姓名以及二维码,好似一张逝者的名片。(3月30日《重庆晚报》)

 

  初读此消息,原以为是某地脑袋发热的“博眼球”之举,到网上搜类似新闻,诸如“今天,你用微信扫墓了吗?”“多一些‘二维码扫墓’来移风易俗”等消息铺天盖地,甚至连“清明扫墓,二维码开卖”的消息都赫然在列,令人惊愕。信息时代,科技的创新改变也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笔者不反对创新,也很支持移风易俗,但二维码“扫墓”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却多少令笔者感到滑稽。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随着时代的变迁,祭祀程序和仪式不断变更,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文明祭扫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在移风易俗和文明祭扫方式的创新中,不乏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各种有意义的祭扫方式出现并逐渐被现代人所接受,但不得不承认,其中也出现了不少诸如“代人扫墓”之类有争议的创新。在笔者看来,二维码“扫墓”当属后者。二维码“扫墓”是由英国多塞特的一个葬礼承办公司在2012年发起的,一位名叫Gil·Tuttiett的妇女在其丈夫去世后,将二维码芯片安装在丈夫的墓碑上,以音像缅怀丈夫,这种技术随即在英国大受欢迎。

 

  通过了解,我们不难发现,二维码“扫墓”技术被研发的初衷就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这与“代客扫墓”的商业殡葬服务在根本目的上不无一致。这种为了商业利益而被开发出来的祭扫方式,就这样披着移风易俗和与时俱进的外衣堂而皇之地走入公众视野。

 

  缅怀先人,重在虔诚。在笔者看来,清明祭扫,最好能到亲人墓前或鞠躬或献花,表达敬意和思念之情,若因他事,确实无法到亲人坟前,只要有一颗感恩和真诚的心,不必去搞那些“请人代扫”和“微信扫墓”的形式。国家倡导移风易俗和文明祭扫的初衷便是去除封建糟粕和其中的“形式主义”,我们何必用新的光怪陆离的形式来扰乱我们“清明”的心呢?

 

  二维码“扫墓”,不扫也罢!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二维码 “扫墓” 清明节 祭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