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2014拍卖年报:资质大松绑带来市场新格局 高冷文物占据半壁江山
编者按:2015年7月,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等四家单位联合发布、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提供学术支持的“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正式公开(以下简称“统计年报”)。《统计年报》对截至2014年12月31日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全国所有396家具备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进行调研,并对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所有文物艺术品拍卖经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得出了这份对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具有指标性价值的年度统计报告,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它对未来拍卖市场的指导性意义。
拍卖资质等级解除带来市场新格局
企业数量:企业数量: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共计396家,总量较2013年增加14家,增速在近年来呈减缓趋势。
2014年度全国文物拍卖企业分布版图
2014年度内,新批文物拍卖企业46家,其中,北京15家、上海10家、浙江3家、福建3家、河南3家,天津、江苏、山东、广东、四川、吉林、陕西等地共计12家。与此同时,年度内共有32家企业被吊销文物拍卖经营许可证。
2009年以来全国文物拍卖企业数量增长图
资质情况:396家文物拍卖企业中,具备第一、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全资质的企业146家,剩余250家企业具备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
2014年全国文物拍卖企业注册资本额分布表
注册资本:396家文物拍卖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超过47.48亿元,其中超过5000(含)万元的有6家;3000(含)到5000万元区间的有13家;2000(含)到3000万元区间的有16家;1000(含)到2000万元区间的有361家。
2014年全国文物拍卖企业人员数量分布表
从业人员:396家文物拍卖企业从业人员共计6562人。其中,在完成填报工作的331家企业中,专门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的从业人员为4280人,较2013年度基本保持稳定。企业人员规模在50人以上的企业有13家,在20(含)-50人之间企业有110家,20人以下的企业是273家。
“高冷”文物类标的仍占市场绝大份额
市场概况:2014年度,全国共举办799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分2512个专场。上拍701977件(套)拍品,成交327928件(套),成交率46.71%,成交额315.47亿元,应收买方佣金42.42亿元。
年度内,文物类标的上拍476499件(套),成交234961件(套),成交率49.31%,成交额248.02亿元,连续多年占整个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绝大份额,达78.62%。
本年度内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依然延续调整状态,随着经济大环境进入“新常态”,市场规模出现小幅波动,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较上年下降8.10%、10.11%。
结算进度:截至填报日(2015年5月15日),315.47亿元成交货款共完成结算172.16亿元,仍有143.31亿元尚未完成结款。
2007-2014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趋势图
文物艺术品拍卖依然是“赚钱能手”
业务占比:2014年度,全国拍卖行业总成交额5556.40亿元,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占全行业的份额为5.68%,比2013年增长0.67个百分点,年度成交额下降幅度小于全行业。
佣金占比:2014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实收佣金(买卖双方)26.57亿元,占拍卖行业整体佣金收入的33.13%,与房地产拍卖业务并驱,成为拍卖行业佣金收入较大的两大板块。而文物艺术品拍卖佣金收取比例一直高居拍卖行业之首,2014年也不例外,达15.43%,但较2013年下降0.34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出现微度下降。
2014年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成交额和佣金份额图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统计年报 拍卖资质等级解除 文物艺术品拍卖